从4月16日至5月1日,石家庄市工商系统在全市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大检查,截至目前,查获各类假冒伪劣食品共计30余吨。
■霉变大米仓库秘密“变脸”
早晨8时30分,记者随执法人员来到塔南路一个废弃仓库的两间库房,其中一间的地面上铺满了散大米,散发出刺鼻的酸腐味。据介绍,工人每天凌晨4时多在这里将霉变的大米铺在地面上通风、晾晒,散除酸腐味后,重新装袋、封口,按照没问题的大米出售。
记者获悉,将霉变的大米经过通风、晾晒,能够除去一定的酸味,但是用手摸还会有生涩感。工商局执法人员扣封了现场的6吨变质大米,并对案件做进一步调查。
■批发店查出“三无”食品
随后,记者随执法人员来到鹿泉市东外环集贸市场,在一家食品店内,执法人员从货架上发现了部分过期食品,并在店内查获“三无”膨化食品、腐竹20余公斤。在另一家食品批发店内,执法人员查获过期饮料45瓶、过期啤酒31瓶及其他大量不合格食品。据鹿泉市工商局曹凤岐副局长介绍,该局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大检查过程中,已查获不合格食品3500公斤。
■食品安全责任到人
据石家庄市工商局局长曹新华介绍,4月份以来,石家庄市工商系统加大对无照无证经营食品单位的查处力度,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拉网式大检查活动,规范食品经营者经营行为。县(市)区局、工商分局、监管科室和监管人员,对全市25000余户食品经营户分层次划分区域,明确监管对象,全部责任到人。
截至目前,全市工商系统已出动执法人员12000多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场所40000多户次,检查各类食品批发市场460个次,取缔食品无照经营户337户,捣毁制假窝点6个,查获各类假冒伪劣食品共计3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