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迎接入世挑战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旅游标准化工作现状、面临挑战及对策

  一、目前我国标准化旅游的现状

  (一)旅游标准化管理组织逐步建立,标准实施取得一定成果

  1995年,国家旅游局率先在国际上成立了第一个国家级的旅游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1年初,又成立了全国旅游质量认证管理委员会。初步建立了旅游标准制定与实施的领导机构。
各地方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工作中,积极推行各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旅游标准化工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旅游标准化工作已经成为促进旅游业发展、规范旅游行业、加强行业管理、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必要手段。

  (二)旅游业标准的立项和制定工作逐步推进,旅游业管理和经营服务的技术性基础体系已成雏形。

  近几年来,我国已经颁布了10项旅游标准,其中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4项;另有18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已经立项,正在起草当中;这样,在近两年,我国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数量将达到40个左右,将基本打下旅游业管理和经营服务的技术性基础。

  尝试申报国际标准。2000年8月底,国家旅游局致函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商请将《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申报国际标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年会上,已将此项议案正式提交国际标准化组织。尽管国际标准的立项难度非常大,还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但是,这是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进入国际舞台的第一步,因此意义深远。

  (三)建章立制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旅游标准化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

   1.《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颁布施行

   2000年3月份,经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国家旅游局颁布施行《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共分7章40条,对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宗旨、范围、任务、管理和旅游标准的制定、审查、发布、实施、监督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该办法的颁布实施,是国家旅游局为加快推动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将使旅游标准化工作作为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对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旅游业科学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实行旅游标准立项的年度计划申报制度

  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求以后采取上报年度计划的方式,使用国家旅游局统一印制的《旅游标准项目申报书》申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为建立旅游标准项目库和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年度立项计划工作的衔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是旅游标准化工作程序纳入正轨的一个标志。

  3.建立《旅游业标准体系表》(见附表)

  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特别是通过近一年的积极努力,《旅游业标准体系表》经过多次修改,国家旅游局于 2000年11月份发布实施,并向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体系表使我国旅游业标准在内容和范围上形成体系,构筑了以旅游业诸要素为基础的构成框架,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技技支撑,是今后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

  二、加入WTO旅游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化问题

  国际惯例是世贸组织成员国遵循的原则,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国际准则的普及、理解和执行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旅游业虽然处在改革开放的前列,许多方面已率先与国际接轨,但仅局限于部分饭店的管理和服务的层面,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仍然是传统的方式,与现代企业制度差距较大,无法与国外同行业和同类型企业相融合和竞争,这种弱势会愈来愈明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由国际标准转化或采用过来的,对这些标准的贯彻就是对国际准则执行的过程,对这一点国内的旅游企业尚未认清。

  (二)市场化问题

  入世之后,我国经济市场化将进一步深入发展,要求管理机关的行政管理逐步向市场化管理转化,在行业管理中导入市场化因素,逐步实现行业管理向产业管理的转化。旅游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弱势,是企业本身传统的管理方式所无力解决的。标准是规范客体的技术法规,是旅游行业和企业的管理、经营、服务在市场条件下的行为规范,从技术角度获得保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标准成为企业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市场会淘汰管理落后的企业。管理机关和企业的体制和观念是制约标准化实施的重要因素。

  (三)部门协调问题

  入世之后,我国旅游标准的制定速度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旅游标准实施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但旅游业是一个综合的产业,旅游业所涵盖的诸要素涉及到许多其他行业和部门,旅游标准的内容也触及到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职权范围。虽然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业绩有较高的评价,但接触到工作实际特别是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及实施,仍有较大的阻力。这也是行政管理体制和部门利益对旅游标准实施重要的制约因素。

  (四)实施和监督问题

  目前全国旅游工业中的旅游标准化工作队伍和人员的力量明显不足,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中几乎没有专职机构、人员和专业人员,标准的实施力度明显不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数量过少,企业的管理制度尚未上升到企业标准的高度,对标准实施后的督也未形成制度。这些对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认不能适应入世的需要。

  三、关于对旅游标准化若干工作的设想

  (一)制度创新,探索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国际惯例阅前的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不符合国际通行的管理方式,应当实行认可制,即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各类评定委员会的资格认可,将目前的各类评定委员会(如:星评委、景区评委要等)的职能逐步取消。探讨在全国旅游标委会下,设立若干分技术委员会,如:旅游住宿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旅游区(点)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旅游车船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旅行社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旅游餐饮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旅游商品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旅游娱乐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旅游信息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旅游教育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等等。由各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各自标准的规划、制定、实施、监督等工作,同时负责各自的评定工作。研究成立若干中介机构,逐渐将评定工作职能向中介机构转化,真正形成市场监管机制。可考虑在中国旅游协会下设立"中国旅游质量标准化协会"。在协会下,可成立若干中介机构,如:旅游质量等级评定中心、旅游质量认证中心、旅游质量认证咨询中心、旅游标准化研究中心等等。

  (二)迅速制定旅游市场准入相关标准,加快旅游标准的制修订速度,尽快建立和完善旅游业标准体系研究应对加入WTO后,国家旅游局应当采取的技术壁垒措施,制定相关的旅游市场准入的国家标准,规范对旅游业的管理。如制定"从业资格"的国家标准:出国游组团社。开业条件、中外合资或国外独资的国际社开业条件、分时度假机构开业条件、旅行社从业人员资格等等。

  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但起点高、质量高,己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和规范作用,在国际上和国内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旅游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数量,与其他行业相比过少,不能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应当根据撤游业标准体系表》的构架,加快制定速度,对已立项的国家标准要加快起草、出台,同时积极申请新的标准立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也要及时和随时制定,在旅游业各个要素形成分支标准体系,扩大标准的覆盖面,完善旅游标准体系的建设,真正形成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我国的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先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全面研究国外有关的旅游业国际标准和其他国家的先进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各国先进标准

  应当对国外的旅游标准化工作进行全面了解,作出研究,对已有的国际标准和各国的先进标准,可以直接采用。这是与国际接轨最为直接和简捷的工作方法之一。

  (四)加强旅游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企业标准应当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增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要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的标准化工作,鼓励旅游企业制定各自的企业标准,这也是建立旅游业标准体系的最广泛、最坚实的基础。

  同时应当积极引导和鼓励旅游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将企业的质量管理成果和实践经验,变为国家行政管理的决策依据,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形式在全国推广,成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规范。为加快旅游标准的制定速度,拓宽标准制定的思路,在具体操作方法上,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可直接委托有关的旅游企业承担,在程序上可简化审批手续。

  (五)加强旅游标准化的培训工作,强化地方政府领导、旅游主管部门领导和企业领导的标准化意识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主导,在各定阶段上,旅游标准化工作也需要政府主导。为普及标准化工作知识,提高各级领导和全行业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在适当时间开展旅游标准化和质量认证工作等方面的培训,作为日常工作,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推广。

  要大力宣传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意义,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对行业管理城市的国际化等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各级领导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普及标准化知识,取得各级领导和全行业对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开拓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六)加强旅游标准实施的监督工作,力争形成制度

  对旅游行业实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工作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纳入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工作中,形成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力度。

作者:何力 郑旭 李泽华 来源:中国计量在线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1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