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这么多年管理体系相关的工作,收获最大的则是PDCA(戴明环)的持续改进方法和理念。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成功的客户并不是一开始就准备建立一套完美的管理体系,而是着重于建立一套持续改进的机制,并让人们逐渐认可并接受和应用PDCA的方法和理念。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组织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内外部新的变化和挑战,组织的管理需要面向未来的变化和挑战,而不是过去的状态。
PDCA的每个字母代表着一个动作,P(Plan)代表策划。策划不同于一个计划,它本身代表着动态过程,即与企业或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关,也就是从无到有的建立过程,从有到优的优化过程。策划首先以目标为导向,通过有效的资源使用实现最终结果的可预测性和目标的精准性。这也是现代西方科学管理突破我们的传统经验管理最大瓶颈的贡献,即实现了工作的可预测、可重复和可再现的规模化要求。成功的策划主要通过分块管理,使复杂的事情通过模块化后简单化;分类管理,通过专业化分工使人力资源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且易于培养和复制;分级管理,使工作能够按照重要性和优先度进行分级授权管理,平衡工作的效率和风险控制难题。
但是,再好的策划也必须落实到实际行动和实践中,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PDCA的D(Do)代表实施。实施最关注的就是执行的效率和效果,而这与策划的可实施性以及监控考核的程度有很大关系。PDCA的C(Check)代表检查。管理的结果已经证明,人们通常只做他们被检查(推动力)和考核(拉动力)的,而不是所期望的,也就是说监控和检查是管理很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检查可以驱动人们的执行力。当然,如果有考核就更理想了。
PDCA的A(Act)代表行动或改进,往往采纳的是ESIA(消除、简化、整合和自动化)原则。对于循序渐进的改进我们往往并不关注和重视,工作中容易强调一些自己控制不了或影响不了的客观原因,而对自己可以改变的部分总认为不值得做。这是国人和西方人最不同的地方。前段时间遇到一个老海归博士,他第一天上班,有人问他美国人和中国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他的回答是:美国人主要看地方和社区新闻,而中国人看全国的新闻联播。美国人比较关心身边和社区的事情,而中国人多关心国家大事。这种文化和习惯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国人对一些身边力所能及的调优和改进工作不太有兴趣,而这正是PDCA的精华所在,因为我们永远面临着质量、效率、风险和成本的压力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