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跨界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日益受到企业关注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跨界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日益受到广大企业的关注和认可。”凯洛格咨询公司(以下简称凯洛格)副总裁王玥说,跨界学习就是通过向外界学习,得到多元素的交叉。通过理性与感性的交叉、今天与未来的交叉、本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得到创新点子。而这里所说的跨界是非常广义的,包括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甚至是跨时空。例如:某医院向酒店学习服务、某银行向军事学习战略等等都属于跨界学习的范畴。

  “跨界学习可以通过一套科学的程序,帮助企业从捕捉创新点子到完成创新实施,搭起企业跨向创新的桥梁。此程序被称为‘跨界学习4步法’,简称‘4I法’,即确定需求、跨界交叉、整合创意和实施创新。”王玥说。

  确定需求

  企业创新最终是要取得商业的成功,而商业上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满足顾客需求,因此,创新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都必须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这也是把确定需求放置于“4I法”第一步的原因。

  为了确定需求,可以采取分析研究和观察体验两种形式。分析研究即通过逻辑分析,理性地探究顾客的需求。最终得到的需求是否准确有赖于逻辑分析的合理性。在这方面,有一些非常适用于逻辑分析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展开分析,如《金字塔原理》中的MECE方法(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观察体验一直是很多擅长创新的企业所推崇的。”王玥举例说,本田公司一直坚持“三现主义”,通过现场、现物、现实的触摸,从内心层面了解顾客的需求。这些顾客需求信息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更重要的是顾客所需要的主观感觉和产品需要具备与之对应的概念。如果说观察采访能够从顾客的表现中找到顾客内心感觉到的需求,那么体验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找到顾客潜意识中的需求。“如果企业能够把握住这种潜意识的需求,就等于为顾客提前想好了他并没有想好的需求,从而在为客户呈现产品或服务时,给客户极大的惊喜,给他们一种‘原来还可以这样,这正是我需要的’的感受。”

  跨界交叉

  据介绍,跨界交叉是“4I法”的最核心内容,是寻找创新点子的关键,包括如何通过跨界交叉有效捕捉到新点子、如何处理捕捉到的新点子以达到促进创新的方法。

  在明确了创新需求的基础上,必须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跨界,按需跨界是解决企业跨界学习的理想方式。比如,若需要在决策方面有创新,企业可以向医生跨界学习,学习他们如何在平均七八分钟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保持所做出决策的高成功率;如果需要在管理明星员工团队方面有创新,企业可以向中央交响乐团的指挥跨界学习,学习他们如何指挥众多中国顶尖的演奏家,并使他们在演奏中协调一致。

  有了跨界学习的方向,便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跨界学习活动。据介绍,在跨界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采取体验式学习。通过体验的方式,将听、看、想、记与交流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在跨界领域中捕捉交叉点。

  王玥以凯洛格的咨询实践为例说明了跨界交叉的过程。

  凯洛格曾经为某汽车企业设计并承办了跨界学习项目。该汽车企业虽然在国内市场一直表现很好,但不断加剧的行业竞争和不断攀升的销售目标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该企业的销售任务很大程度依靠下游经销商来完成。为了完成公司战略中所制定的销售目标,需要对经销商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和激励。但是以往惯用的返点激励方式对经销商已经起不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另外经销商本身存在着员工忠诚度问题,优秀员工极易流失。这些问题通过该公司惯用的手段已经无法解决,需要找到突破性的新方法。

  于是,凯洛格组织了该企业及30家经销商投资人,带领他们在哈佛商学院接受“高管战略性沟通”以及“领导创新与增长”两个主题的高管课程,学习如何打造充满信任感的高效职业团队,以及如何通过创新促进企业增长。他们还被安排在西点军校进行跨界学习,体会西点军校是如何培养毕业生忠诚度的。此外,跨界学习还包括在美国著名汽车经销商DCH和华尔街进行体验学习,学员从中可以看到如何在汽车销售之外挖掘其他业务模式。在跨界学习中,学员们不断交流探讨,总结出很多在活动中得到的交叉点,并对以后的工作有了新的想法。回国后,该企业4位副总还分别围绕哈佛两天培训所学内容,对课程进行了内部转化,并在北大国际MBA培训班上进行了集中汇报。

  整合创意

  在跨界交叉中得到的新点子,还远不是创新。新点子是否符合顾客需要?是否适应财务要求?是否有可操作性?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新点子才能被称为创意,并落实成方案进行实施。

  从大脑活动的角度讲,创新就是发散、聚敛,在脑海中做的伸缩动作。跨界交叉是发散的过程,它需要自由奔放,无视障碍存在,拼命延伸思想。而到了整合创意这步,需要筛选、集中、整合,将思想收回到顾客需求和企业自身现状上来,得到简洁、精炼,具有实际意义的最佳方案。

  一般来说,在整合过程中,主要是对新点子进行评价、剔除、修改、结合的操作。需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创新需求、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是否具有可行性、执行难度如何、能否带来奇效等。

  整合流程可以采取头脑风暴、快速成型、引入顾客、聚焦结果等过程,通过团队讨论、样品评价、顾客体验评价、效果理性推测等方法过滤掉欠佳的点子,最终找到最佳方案。此后的沟通与推广也至关重要,目的是取得决策人的认同和支持,确保创新方案的实施。

  实施创新

  “从方案到实施创新,也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王玥说,为了保证创新的有力实施,需要3方面的因素。

  第一,帮助创新的机制;第二,鼓励创新的激励;第三,培养创新的文化。

  “这3方面,有很多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王玥举例,谷歌的创新机制中,赋予员工20%的自由时间,用于他们感兴趣的创新点;苹果公司为创新打通了交流通道,研发与生产部门互动频繁,形成了快速灵活的创新文化。

  然而,在凯洛格看来,等待或者简单的模仿是无法取得这3个方面显著改进的,更重要的是敢于承担与创新如影随形的风险。没有勇气接受改变、实施改变,创新永远只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作者:刘霞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0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