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全球范围裁员减产、停工关厂;一边是国内市场投资扩容、下乡打攻势;
一边是韩日品牌纷纷推迟相关计划,产品难见创新;一边是国内品牌新品迭出,外观、功能、应用,处处有突破;
一边是韩日品牌连连亏损,上演极度深寒;一边是国内液晶品牌市场份额大幅提升,重夺半壁江山……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个冬天,在全球电视产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电视产业正在上演一场惊天的变局。
2008年11月8日,北京的温度已经降到了7℃~13℃,而广东惠州的温度却还高达23℃~29℃。一场酝酿了3年之久的“风暴”从这里席卷了整个中国。这一天,全球知名彩电品牌TCL率先启动了“冬季攻势”,让售价原本1.5万元一台的52英寸全高清大屏幕彩电一夜间跌到了9999元,更重要的是,TCL全线产品全部参与促销,且优惠幅度高达30%。
这一举动打破了去年11月彩电业销售淡季无促销的传统,在国内外同行中实属罕见。据悉,在“冬季攻势”启动的当周,国产品牌液晶电视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了65%,而外资品牌液晶电视整体市场份额已由五一黄金周时的58%跌到了35%。国内权威市场调查研究机构中怡康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市场液晶电视销量保持着50%~60%的增长速度。
中国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郝亚斌指出,过去,日韩品牌与中国品牌的竞争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但随着日韩品牌上游资源优势的逐渐丧失,中国品牌的竞争优势开始显现,特别在中国市场,植根三四级城市、覆盖全国的渠道,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体系,以及对中国消费者潜在需求的理解,都是中国品牌所独有的优势。也正是基于这种力量对比的转变,中国品牌已经到了该发力增长的临界点。
郝亚彬表示,TCL在“冬季攻势”中,从高端产品入手,延续其全高清战略,提高了竞争门槛,突显了产品力优势,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动。
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每月TFT液晶面板出货数据显示,2008年11月,大尺寸TFT液晶面板出货量同比下滑25%,供应商销售收入同比下滑50%。也有调研报告预测,2009年国内平板电视增速将放缓,增幅甚至将首次低于30%。而此前几年,平板电视在国内的增速都超过了50%,甚至超过100%。
然而,在全球液晶持续下滑,上游面板厂已经限产降价,日韩品牌甚至开始关闭工厂之际,一些国产厂商却从危机中发现了机会。
京东方正与北京市论证投资建设第8代TFT-LCD生产线的项目;苏宁逆市扩张,不仅开店增速,更大举招兵买马;TCL首台液晶模组正式下线,同时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二期工程奠基动工……“旺市酝风险,逆市藏机遇,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企业和品牌。”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总经理韩青这样表示。
记者从TCL集团了解,2008年12月22日试产下线的液晶模组,是目前国内彩电行业独立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完备的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与此同时,TCL的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二期工程也破土动工。两天之后,TCL集团发布公告,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宜近日获得证监会审核有条件通过。TCL总裁李东升表示:“随着模组、整机一体化的产业布局的完成,TCL将加速主要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步伐。”
与此同时,国家实施的扩大内需、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政策,也为中国品牌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中国人口多、创新能力强、消费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将成为全球的消费电子产业最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必将产生中国自己的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业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