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湖南检验检疫局2008年工作剪影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2008年,湖南检验检疫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湖南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大局,积极应对大事多、急事多、难事多的复杂局面,转变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了检验检疫事业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抗击特大冰冻灾害服务湖南外贸发展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遭遇了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这次冰灾的重灾区———湖南的冰冻天气持续20多天,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80多亿元,湖南检验检疫系统因灾损失300多万元。

  “三到位”有力保障检验检疫工作秩序

  一是组织发动到位。局党组快速反应,迅速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抗冰救灾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实施24小时值班制和灾情日报制,停止一切与抗灾无关的会议和活动。各党支部紧急动员,党员干部和一线检验人员24小时待命,灾情不缓解,干部职工不离岗、不休假。团员青年成立3支救灾突击队,随时参与各项突击任务。

  二是后勤保障到位。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水、电、气持续供应。冰灾前3天,连夜组织抢修水管冻裂40多处,对560多处暴露在外的水管、水表、水龙头等实施防冻处理,检修破损水电线路700多处。职工食堂抓紧储备足够1个月用的生活物资。想方设法解决基层实际困难,历时13小时,走完平常只需3小时的车程,把发电机送到郴州检验检疫局。衡阳检验检疫局启动备用电源和水井,24小时为周边数千居民提供生活用水,被誉为“救命水”。

  三是安全措施到位。冰灾初期,长沙市民滑倒摔伤现象频发。湖南局迅速向干部职工发放防滑防冻知识手册,对机关和宿舍附近道路实施防滑处理,设置安全提示牌。针对恶劣的交通状况,临时实施弹性工作制,适当调整上下班时间。为所有车辆加装防滑链,保证出差和外出检验车辆安全。加强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管理。专门队伍负责防火、防盗和防煤气中毒安全巡查,排除安全隐患80余处。冰灾期间,全局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三确保”全力促进对外贸易正常开展

  一是确保快速验放。对所有进出口产品实施随报随检。检验人员克服交通困难,力争第一时间完成抽样、检验和监装。冰灾期间全局共出动检验人员1100人次,行程约60000公里。怀化检验检疫局接到某企业告急电话后,一位临近退休的老同志自告奋勇前往企业抽样,由于车辆无法行进,步行8公里赶到企业完成抽样任务。对路途较远、出口量较大的部分企业,实施驻厂检验检疫,就地验放。提供预约出证服务,允许无法在上班时间达到的报检企业,通过电话、传真、短信等方式预约出证时间,实施“随到随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霞凝港和岳阳城陵矶口岸工作人员坚守一线,24小时接受报检,确保口岸畅通。

  二是确保及时检测。冰冻来临前夕,湖南局刚刚启动整体搬迁工作。局技术中心连续奋战70多个小时,通宵达旦,克服重重困难,将500多台(套)设备搬入新址,并迅速开展调试、受损设备检修和检测工作,做到了边搬迁、边调试、边检测。冰灾期间,技术中心实施“5+2”和24小时工作制度,对所有送检样品实施随到随检,共完成检测样品252批,比2007年同期增长21%。

  三是确保产品质量。不因冰灾放宽监管尺度,不因冰灾降低质量标准。冰灾期间,共检出不合格进出口产品52批、货值133万美元。受冰冻影响全省注册猪场倒塌栏舍32栋,冻死生猪近1万头。检验人员想方设法赶往活大猪发运现场,指导发运车辆加盖篷布、车厢内铺垫稻草,改善装运条件,对部分条件艰苦的路段,随车做好护理工作。在京珠高速公路封冻期间,有3000头供香港活大猪历时7天才到达目的地,途中无一冻死。

  经统计,冰冻最严重的1月13日~2月2日,共检验出口商品3454批、货值1.76亿美元,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11%和69%。

  “三加强”着力推进灾后重建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冰灾一结束,立即派出6个灾后调研工作组,分赴全省受灾进出口企业,深入了解分析灾情,迅速形成了《关于冰灾对我省农产品出口的后续影响和对策的报告》、《关于加快推广地方茶树良种调查情况的报告》等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省政府对调研报告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二是加强支持帮扶。利用重建契机,促进湖南农产品出口上规模、上水平。对原址污染源多、安全隐患大的受灾基地迁址重建给予政策优惠和便利,指导140个备案基地开展重建,全省受灾的280个备案基地全部恢复生产。加大备案登记力度,对新增的备案基地,免费提供土壤、原料和产品检测服务,并一律免除认证费用,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加强应急管理。及时总结救灾的经验,强化应急工作管理体制建设。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全系统的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充实各类应急预案,组织多次演练。2008年6月,全省大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天气,局部地区出现洪灾。湖南局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确保了灾情较严重的永州等地区的新鲜蔬菜正常供应港澳市场。

  抗冰冻救灾考验了湖南检验检疫人,也锻炼了湖南检验检疫人,铸成了“科学应对、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勇于担当”的精神。

  首推三方合作机制保产品质量安全

  2008年7月11日,新华网刊发《湖南在国内首创“三方问责制”保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新闻稿,报道湖南检验检疫局、湘潭市各县(市)区政府、湘潭市境内7家出口企业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

  随后,中新网、中央政府网、《湖南日报》等30余家媒体先后转发这一新闻。

  新闻背后是湖南检验检疫局开创性的工作——

  想干事源于使命

  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战略部署,一直是湖南检验检疫局不断思考的课题。

  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还处于起步阶段,2007年出口额3.5亿美元,仅占全省出口总量的5.3%。2007年上半年,全省出口农产品5196批货值2.1亿美元,货值同比增长45.7%,但仍与农业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究其原因,除了品种、规模、市场等原因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在原因。

  如何提高湖南农产品质量,促进湖南农产品出口,服务湖南新农村建设,也一直是湖南检验检疫局不断思考的课题。

  合作,只有合作。加强产区政府、检验检疫、企业三方合作,既是落实中央的精神要求,也是全面提升湖南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现实需要。

  分清责任谋合作

  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产区政府、检验检疫、生产加工企业各自的责任是什么?

  解读文件,实地调研,磋商沟通,分清责任——

  县(市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建立健全统一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工作。二是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和农业培训,增强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三是大力推动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示范农场、养殖小区建设。四是加强疫病疫情防控。建立和完善动植物疫病疫情防控责任制度,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五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明确各监管部门在基地培育、环境控制、农业投入品管理、饲料及添加剂管理、疫病疫情防控、有毒有害物质监控等方面的责任。六是加大支持扶持力度。给予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和原料基地政策和资金支持。

  企业:作为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所出口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负完全责任。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一是严格遵守检验检疫规定。未经检验检疫部门卫生注册登记,不得生产加工出口产品;未经检验检疫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口。二是切实加强基地建设。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模式,不从非备案基地收购原料。三是加强疫病疫情监测与防控,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其他合作方,并妥善处置。四是加强农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管理。严格按照检验检疫规定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以及饲料和添加剂。五是积极推行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和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加工全过程控制。六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追溯体系和问题产品召回体系,制定产品召回的具体措施。七是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自检能力。

  检验检疫机构:切实履行对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职责。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检验检疫把关。认真履行全过程监管职责,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进口国强制性标准开展抽样检测等工作,防止不合格产品出境。二是严格执行基地备案管理规定,全面实施“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三是加强疫病疫情监测。密切与农牧部门配合,开展疫病疫情监测,对疫病疫情做到处置及时、措施得力、控制有效。四是加强农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指标监控。制定并落实农兽药残留、重金属和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监控计划,实现监控制度化。五是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引导企业推行GAP、ISO9000、HACCP等体系。六是强化服务措施。加快验放。加强信息服务。积极争取对外注册。

  依靠机制干成事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机构。领导小组由一名副县长任组长,检验检疫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农业、畜牧、卫生、商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针政策,研究部署和协调处理辖区内食品农产品出口工作。

  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三方各指定一名负责人作为联络员。加强联系和沟通,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安排落实阶段性工作任务。

  截至2008年底,“政检企”三方合作机制在湖南省14个市州全面试点。湖南检验检疫局已与40个县(市、区)政府、196家出口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主要涉及果蔬、肉类、水产品、茶叶等8类出口农产品。全年共出口农产品近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

  认真履行职责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多方面发挥职能优势

  积极探索创新检验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水平和放行效率,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环境。制定的促进产业转移的十项措施,纳入湖南省产业转移政策。

  稳步推进直通放行模式改革。在郴州公路口岸建设湖南省供港澳出口农产品集中验放场。该工程已经纳入2009年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和发展加工贸易的重点项目。在浏阳、醴陵设立了4个出口烟花爆竹集装箱集中监装场,开展出口烟花爆竹监装封箱的试点工作,出口验放效率提高50%以上。

  依托各市州对检验检疫工作的信任和重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分支机构业务占湖南检验检疫系统业务比例已从2004年的不足40%提高到目前的65%。

  多途径提升服务水平

  针对外贸出口遭遇金融危机影响等不利因素,出台多项支持服务外包、支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和扩大口岸大通关的措施,想方设法为出口企业提供便利、降低成本。

  全年共派出各类质量安全服务队近40支,着力解决一批出口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免费举办REACH法规应对等各类培训班50多期,培训企业人员约8000人次。

  为出口基地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促进出口新鲜果蔬15.4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鲜柑橘出口首次突破7万吨。指导企业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实现了湖南出口柑橘基地GAP认证零的突破。

  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企业和群众。湖南局报检大厅启用排队叫号系统。调整车辆检验工作流程,车辆在未办理检验申报手续之前就可先接受检验,受检后即可离开,加快证书出具速度,将原来需要3个工作日完成的检验出证流程缩短到了1个工作日内完结。

  高标准开展专项整治

  扎实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行动。结合湖南实际,在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6类重点产品基础上,自加压力新增6类自选产品。湖南进入重点产品专项整治的有12类产品、253家进出口企业。截至9月15日,总局规定的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企业质量档案、出口玩具产能核销、进境不合格产品退运销毁4个100%的整治目标全部完成。整治中,暂停出口报检4家,下达整改通知书31份。总结出了树立标杆企业作为整治参照标准的特色经验:对每类重点产品,确定一家处于行业中上游水平、质量管理相对健全、能达到整治要求的企业,作为整治的标杆企业,组织同类企业现场观摩,对相关企业触动很大。

  全力做好奥运安全保障工作。2008年5月,湖南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迎奥运食品安全百日专项整治行动。湖南局迅速对全省24家供港食品企业、61家注册猪场、39家蔬菜备案基地和6家口岸餐饮企业进行了整治,共发现并整改各类食品安全问题95处。出台了加强奥运期间出口烟花检验监管的7条措施;会同兄弟检验检疫机构,及时放行了湖南滞留在上海港的100多个集装箱的烟花爆竹,消除了潜在隐患。对辖区内“奥运瓷”产品加大抽查和检验频次,有效保障了奥运陶瓷产品的质量安全。奥运会期间,全省没有发生一起进出口食品安全和口岸公共卫生事件。同时,应邀派员参与首都国际机场奥运检验检疫工作,为奥运成功举办作出了应有贡献。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迅速启动出入境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局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力量对湖南进出口奶粉生产、销售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查明湖南没有奶粉出口,只有进口奶粉。9月13~14日检测人员通宵达旦对2007年和2008年两年全部进口留样奶粉进行了检测,经检测未检出三聚氰胺。9月13日起,3个检查组对乳制品企业实施巡查监管,督促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各项规定。对所有含乳出口食品实施批批检验,落实出口食品质量安全零报告制度,报送范围扩大至动植物蛋白等19类食品。加强对饲料等相关产品的检验;对全省出口食品添加剂、动物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抽样检测,未检出三聚氰胺。举一反三,对烟花爆竹、活大猪等敏感出口产品加严了监管。并及时向有关方面进行了通报,做好正面舆论引导,确保了一方平安。

  多领域夯实技术保障

  围绕技术保障、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任务,着力提升科技实力与水平。制标工作成绩显著,上年度完成检验检疫行业标准28项,名列检验检疫系统前茅。检验检测能力显著增强,技术中心可检测项目已达968项;顺利通过奥运食品检测实验室扩项申请现场评审,成为湖南省唯一的奥运食品检测实验室。组织参加了由FAPAS(英国)、CNCA、CNAS组织的19项能力验证实验,均顺利通过,为历年之最。

  快速应对三聚氰胺检测新任务。成功开发出“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各方送检的大量、紧急“三聚氰胺”项目的检测任务,总计检测奶粉、饲料、植物产品、动物产品、活动物等各种样品109批,479个样品。

  优势领域检测能力继续加强。花炮检测中心被正式列入欧盟CHAF项目参与方,正跻身国际一流实验室行列,该中心全年接受国外委托检测400多次;醴陵A级出口烟花爆竹检测试验场建设进展顺利。在全省范围内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所有7个分支机构实验室全部获得CMA和CNAS双认证。

  多办法加强软实力建设

  优化各级班子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强化班子整体能力。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按照《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对所有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公开。完成规章制度制修订工作。着力推进电子政务,提升局网站的公众参与、公众服务领域和服务能力。

  加强与各方的联系沟通,展示湖南检验检疫新环境、新面貌、新形象。连续组织了10场由出口企业代表、新闻媒体代表和市州政府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充分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增进了解,赢得支持。

  2008年,湖南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近8万批,货值突破50亿美元,双双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出口食品农产品4.4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5.1%。其中出口新鲜果蔬15.4万吨、比上年增长53%,鲜柑橘出口首次突破10万吨大关,创历史新高。

  2008年,湖南检验检疫局的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非常特别、极不平凡的年份。

作者:杨春刚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