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潮安17个企业的34种食品全部通过检测,“潮安凉果在京遭封杀”一事终于告一段落。与此同时,迟迟没有结果的广式凉果行业标准制订一事也终于出现了转机。据广东食品行业协会张俊修副会长介绍,国家卫生部已同意并委托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按照广式凉果的生产工艺及实际情况起草有关报告,并
且有关专家近期将前往广东的三大广式凉果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因添加剂超标,长期困扰广式凉果发展的标准瓶颈有望得到解决。
据记者了解,导致广式凉果在京遭大面积封杀的主要原因是,广式凉果独特口味及生产工艺导致产品中二氧化硫、糖精钠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就此问题,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制订适合广式特色口味食品的行业标准是当务之急。据记者了解,广式凉果添加剂超标存在已久,早在去年,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就曾对外表示,要制订广式凉果标准,但迟迟没有出台。
封杀事件后,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张俊修对外表示,将与国家有关部门协调,加紧制订广式凉果行业标准。记者就此问题致电张俊修,了解到,广式凉果标准现正处于制订过程中,至于何时出台还不得而知。当记者问到广式凉果标准早在去年就有人提出要制订,为何至今还未出台时,张副会长颇为无奈,表示其实在更早的时间就提出了制订广式凉果标准。至于什么原因导致广式凉果标准一拖再拖,迟迟没有动静,张副会长出言谨慎,只表示困难重重。
为什么在现有国家标准下,还要申请制订新的地方标准呢?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这与广式凉果的生产工艺是分不开的。广式凉果以非果脯类凉果为主,焦亚硫酸钠和糖精钠都是重要的添加剂,加之广东当地天气高温潮湿,在凉果的制作加工过程中,需要加入白糖和盐等调味,但是如果加入白糖过多,则会起潮变质,所以往往转为加入较多的糖精钠或甜蜜素,像糖精钠含量一般为0.5g4kg,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0.15g4kg限量。
同时,由于凉果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焦亚硫酸钠,对产品进行漂白和保湿,凉果成品会产生代谢产物———二氧化硫。按照1994年颁布的国标,允许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为每公斤0.5克,1998年该残留标准提高到每公斤2克。然而,去年9月修订的新标准将这个数值降低到了0.05克。广东“佳宝”董事长杨应林对记者表示,按照广东传统凉果的制作方法,难以达到每公斤0.05克的标准。广式凉果是干爽型,而北方凉果糖分多,是糖浸渍湿润型,这样的工艺会使二氧化硫残留量减少,但北方凉果也难达到目前的国家标准。他还表示,如果残留标准为每公斤0.5克,企业只需要漂洗3次凉果,但是为了达到0.05克的残留标准,则需要漂洗10次甚至更多,所以很有可能标准未达到,凉果果肉已经被漂洗完了。
对于这种状况,广东食品界人士对现行国标颇有微词,认为国标在制订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食品原材料、生产工艺都将受气候影响,适合北方生产企业的标准不见得适合南方企业。比如,“广式凉果”的果坯制作是一年一度受季节限制的,二氧化硫的指标执行起来就很困难。
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还透露,由于广东企业没有与卫生部积极沟通,该国标在制订时,卫生部只召集了北京、山东、河北为主的北方企业参与制订标准。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广式凉果在北方遭遇“封杀”,不排除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可能。编后
一拖再拖的广式凉果标准,终于在经历了集体“封杀”事件后有了些眉目,被有关负责单位提上议事日程,广式凉果的生产企业在经历了诸多磨难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我们不禁要问,迟迟不能出台的标准到底拖跨了谁?
不言而喻,广式凉果的生产企业自然深受其害,更为严重的是消费者本就脆弱的心灵饱受摧残,对于食品安全标准表现出的“先天发育不良”症状感到后怕,对于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有增无减。更为可怕的事,当消费者彻底对某一类商品失去信心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类商品的市场的荡然无存。
无论是商品生产商,还是销售市场的监管者,无不希望市场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希望市场越做越大。当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商品配套标准的制订与颁布已明显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脚步,而一些地方保护势力只顾一时的利益得失,不顾及整个行业市场的发展,变相延缓相关标准的制订,无疑是一种短视的行为,被拖跨的也不是某一个企业,而是整个行业,这无异于“毁林造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