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质监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企业工作的新路子,奏响了一曲创新务实的服务凯歌。
深入调研 确立思路
2007年初,河南省质监局新一届党组成立后,组织对全省质监系统服务企业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深深感到,在新的形势下,“服务”是质监部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最佳结合点,是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良好质监部门形象的关键所在。
为此,该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质监系统实际,提出了“服务、发展、和谐、建设”的工作方针,把做好服务工作摆在了首要位置,把建设服务型质监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指针,强调“服务是质监部门的立身之本。”局党组要求全省质监系统要坚持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把服务和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监管,在监管中更好地服务。
创新服务 “五策”并行
该局立足河南实际,发挥质监优势,坚持从质量、计量、标准化、名牌战略、两个安全、执法打假等基础工作抓起,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勇于实践,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一厂一策,分类指导,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服务。
——服务大型企业注重实效性。
大型企业是政府扶持的支柱企业,不仅具有一流的质量管理,而且具有一流的质检技术。对于这类企业,河南各级质监部门都建立了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集中优势兵力和骨干力量,为企业提供高层次服务,在帮助企业抓好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QC小组“三项活动”、进行科技攻关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其争名创优,走“名牌兴企之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截止到2007年底,河南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1个,位于中西部省份前列;河南省名牌产品达到513个,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获得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销售收入、经济效益每年都以30%左右速度增长,有的甚至成倍增长。全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2.4%,但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及出口额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2.2%、18.8%、77.2%,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9.4%。
——服务骨干企业注重连续性。
对于这类企业,河南局实行不间断的跟踪服务,企业需要帮助时,热情相帮;企业没有急需时,主动服务。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等基础工作,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帮助其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促使企业做大做强。焦作市质监局利用“焦作市质量专家库”,聘请组织60余名生产、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适时开展“质量专家企业行”,为企业出现的质量问题把脉会诊,切实帮助企业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解决企业在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质量、标准化、计量管理等方面的难题,共为140余家企业提出管理建议250多条,解决技术问题80多个,深受企业的欢迎。漯河市质监局围绕“双汇产业化工程”、“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和“重点工业超千亿计划”等战略的实施,积极开展各项服务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双汇集团作为我国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5家子公司需要全部更换商品条码,重新录入各地大小商场超市,仅支付进店费一项就需5000多万元,包装物改版费用1000多万元。漯河市局得知后,根据有关法规,结合双汇集团的实际生产情况,研究提出了“四统一”解决方案,即由双汇集团公司统一开发、统一设计、统一安排生产的产品,统一使用双汇集团申请注册的商品条码,并组织业务骨干认真帮助企业整理申报材料,先后分两批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进行了备案,为企业节约经费6000多万元。
——服务招商引资企业注重主动性。
对政府的招商引资企业,河南省质监局提出,要在第一时间帮助开展原材料检测,保障进货产品质量;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安检,帮助特种设备及时投入运转;要在第一时间宣传产业政策,为新上项目办理证照,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提供最快捷、最有效的源头服务,为政府分忧,为企业解难,帮助新企业顺利落户河南。南方钢铁工业有限公司是河南省驻马店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投资近10亿元,前几年生产许可证问题一直困扰着南钢的生产和发展,市委政府主要领导都很着急。为帮助南钢取得生产许可证,省、市质监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完善申报条件,并多次向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部门汇报,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终于使南钢获得了生产许可证书,解决了困扰南钢多年的生产资格问题。
——服务中小企业注重基础性。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存在技术基础不牢固、内部管理不规范、产品质量粗放等问题。对于这类企业,河南质监充分发挥全省系统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优势,采取缺啥补啥的原则,帮助企业打牢技术基础,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不断提高他们的市场生存和竞争能力。南乐县白酒酿造是该县的重要经济支柱,但由于这些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专业检验人员,检验检测手段跟不上发展步伐,产品质量没有保证,一度成为总局指定的白酒重点整顿地区。面对这种状况,南乐县质监局大胆尝试驻厂服务机制。在企业自愿的情况下,向全县20多家重点企业派驻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全天候驻厂服务,对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进行全过程监督,帮助企业改造设施,完善各种资料,建立健全检测体系,培训技术人员,帮助办理生产许可证等,使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服务民营企业注重多样性。
河南质监系统对民营企业实施传帮带,开展多样的服务。帮助他们制定标准,加强质量管理,夯实质量基础,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同时注重拓宽服务领域,帮助企业维权,提高他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新乡新亚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该市100户重点企业之一。2007年4月,他们从外地购置了一组价值1280万元的环保设备,发现该批设备中大量使用了假冒不锈钢的材料,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新乡市质监局接到举报后,立即行动,采取措施,克服困难,积极帮助新亚集团开展维权行动,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内乡仙鹤纸业有限公司购买的污水处理系统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内乡县质监局一边抽样检验,立案调查,一边跨省谈判,多方协调,终于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为企业减少损失5000多万元,县委、县政府发文予以表彰,给县局荣记集体三等功,内乡县官方网站——内乡亲民网对事件进行了详细报道,《南阳日报》、《中国质量报》连续对事件进行了深度报道。
优化环境 制度先行
为了给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一个规范化的服务体系,河南质监局主动建章立制,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研究出台了“六不罚”、“六免费”等各项规定和制度,优化了企业发展的环境。
——警示教育“六不罚”:企业生产中偶尔出现的质量问题,经指出改正的不予处罚;企业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属次要技术指标不合格且已采取措施纠正的,不予处罚;新开办的企业,首次出现质量问题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整改,一般不予处罚;企业按合同约定为用户生产的不上市销售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按合同约定办理不予处罚;下岗职工开办的企业,出现的一般质量问题,帮助整改不予处罚;集团公司分公司的产品标注集团公司名称和地址不规范的,责令改正,不予处罚。
——支持企业发展“六免费”:国有企业改制,需变更的各种证件免费;新办企业首次送检产品免费;为下岗职工开办的企业、困难企业提供质量管理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标准查询免费;特困企、事业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年检免费;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的企业,投产一年内产品监督检查免费;残疾人员开办的企业,监督检查产品免费。
同时,该局还大力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坚决治理涉企乱收费、乱评比、乱办班、乱发证的“四乱”行为,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并加大违法乱纪案件查处力度,使服务企业工作得到了有效规范。
有为质监 崭新形象
通过实施有效的服务,河南质监系统打造出了一支有为的质监队伍。近年来,河南质监系统在各级政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扩大,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越来越好。
自2007年4月以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先后12次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做出重要批示。2008年1月8日,徐光春在河南省质监局的工作汇报上批示:“2007年,对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来说,我感觉到,的确是面临形势最困难最复杂的一年,也是干部职工最忙碌最辛苦的一年,更是工作成绩最显著最突出的一年。很不容易,也很有意义。希望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做好2008年的工作。”2008年11月13日,徐光春在河南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德领的调研报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确保全省食品质量安全》上批示:“工作思路很好,可以研究实施。”对全省质监系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省长、副省长及许多市、县的主要领导也多次对质监工作做出批示,许多市、县政府还把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和标准化工作纳入了政府目标管理。据统计,去年以来,市、县两级质监局受到地方政府通报表彰和通令嘉奖的有84个单位,记功的单位有4个、个人有10名。还有85名市、县局的同志当选为地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2人担任了市纪委委员。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服务企业活动中的公正廉洁、求真务实、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泛赞誉,进一步树立了技术监督部门在企业的良好形象。许多企业赞誉质监部门是企业的保护神、贴心人,是企业发展的靠山,是名优产品的“卫士”,是假冒伪劣的“克星”。仅去年一年,全省质监系统就收到企业赠送的镜匾、感谢信1800多块(件)。
真诚服务换来了真心支持。去年以来,河南各级政府主动给地、给钱,支持质监部门加强国家质检中心和技术机构建设,许多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到国家质检总局汇报工作,争取支持。河南省政府对每个国家质检中心建设都给予500万元的资金支持。5个筹建国家质检中心的省辖市政府累计解决土地12.4公顷,提供资金1.4亿元,有效解决了国家质检中心建设中土地和资金缺乏问题。目前,河南已建成国家质检中心4个,分别是:建筑装修材料、车用乙醇汽油、粮油及制品、水表产品;在建国家质检中心5个,还建成了51个省级检测站。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和省级综合技术机构为龙头、省级站和市级技术机构为骨干、县级技术机构为延伸、社会技术机构为补充的技术机构体系,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