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曾留恋这里的山水之美,人情之醇,在此写下了传颂千古的50多首不朽诗篇,这里是山水诗都马鞍山。
中国十大钢铁联合企业之一的马钢,亚洲最大的火车车轮轮箍厂就落户于此。这里是魅力钢城马鞍山。
素有“中国刃模具第一镇”,“中国剪折机床第一镇”的当涂县博望镇被誉为“刃具之都”。
大江东去,浩荡激越。作为八百里皖江“龙头”的马鞍山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舍我其谁的豪情,吟唱着“两个率先”的东进序曲。
“2007年9月 18 日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马鞍山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设立了市长质量奖。今年8 月 15 日当涂县县长质量奖正式设立,该奖项的设立在全省县域质量管理工作中尚属首家。这就对质量工作从制度和评价机制上进行了保证。”马鞍山市市长周春雨首先介绍说。
近年来,马鞍山市紧扣“质量兴市”工作主线,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心任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技术质量水平和品牌知名度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集中力量扶持培育了一批代表马鞍山形象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名牌战略在该市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3个“中国名牌”产品、35个“安徽名牌”产品,“马鞍山造”的形象和内涵进一步提升。2006年全市名牌产品销售收入204亿元,出口总额4.8亿美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大提升。
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宏观把握了质量工作长远的发展态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将全市“质量兴市”工作推向了科学发展的道路,促进全市质量工作取得长足发展,质量基础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全市已有30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38家企业的48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其中8家企业通过标准化体系验收;全市大中型企业计量器具强检率达95%以上,“三表”首检率达100%,6家企业通过“C”标志评价,35家企业通过计量检测体系确认等。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马鞍山制造”效益迅速增长。
2004年以来,马鞍山市新创“中国名牌产品”3个,实现了全市中国名牌历史性的突破;新创“安徽名牌产品”12个,17个省名牌产品通过了复审。“安徽名牌产品”数量由2003年的第10位上升到第7位。
“质量兴市”对马鞍山市经济发展贡献率提升,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周春雨告诉记者:马鞍山市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总数不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但据统计,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总销售收入逐年上升,均占当年全市工业销售额的六成以上;实现利税均占当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八成以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出口总额增长较快,分别占当年全市出口总额的80%、82.85%和88.38%。目前,全市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中有9家年产值超过亿元,其中3家超过了10亿元,名牌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博望的刃模具产业历史悠久,特别是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镇里的支柱产业之一,上世纪90年代在刃模具发展基础上衍生出了机床产业,主要生产机械液压板料折弯机和液压摆式剪板机等机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今,博望的刃模具、机床产业集群已形成,是安徽省最大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之一,已成为带动该镇经济发展的引擎。
马鞍山市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增强,重质量、抓管理、创品牌、树信誉已逐渐成为共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标准、计量等技术基础工作不断夯实,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名牌带动效应日益凸显,也为全市其他企业实施名牌战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有力的借鉴作用。
马鞍山市“质量兴市”工作已经走在安徽省的前列。“马钢牌”H型钢、火车车轮和“海狮牌”毛巾3个产品跻身中国名牌行列。
时隔3年之后,马鞍山市今年又将有29家企业参与“马鞍山市质量管理奖”的角逐。 “马鞍山市质量管理奖”是马鞍山市政府于2004年设立的,每3年评选一次。目的是为了表彰该市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企业和个人,鼓励引导广大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推进“质量兴市”战略。2005年,该市进行了首届“质量管理奖”的评选和表彰,为提高全市企业以质量管理出效益的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对中国名牌和安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表彰,传达了一个强烈信号:马鞍山市将坚定不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全面提升“马鞍山制造”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马鞍山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把质量问题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扎实推进‘质量兴省’活动,加大对质量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完善工作机制,提升诚信水平,全面提高我市质量总体水平。”周春雨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