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汽车技术要向国际标准看齐(2)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付于武:

  差异决定汽车标准要有中国特色

  技术和法规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这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而这个基础的基础就是技术标准的国际性。汽车技术要和国际接轨的总趋势是绝对不能变的,不必过多的怀疑和讨论。

  现在我国正处于和国际标准逐步全面接轨的阶段,这是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汽车行业标准和法规的进步还是很大的。拿排放法规来说,目前我国标准体系是等效采用欧洲体系的,七八年前我国才开始实施欧Ⅰ排放标准,而现在北京都开始实施欧Ⅳ标准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汽车行业标准法规的发展速度比我们汽车数量的发展还要快。

  我赞同李书福委员的观点,汽车标准要和国际接轨,但也要有所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的特点就是存在这差异性,一是中国汽车市场和国际汽车市场存在差异,二是中国整个汽车市场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中国汽车发展模式就可以发现,中国市场和欧洲、美国、日本都不一样。拿市场来说,日本主要是发展海外市场,海外市场比日本本国市场还大,而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是本国市场为主。另外中国市场本身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比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沿海和内陆城市的地域差异,中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刚具有购车能力人群的差异,还有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中国汽车市场都呈现一种多元化的状态。

  那么反过来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差异如此之大的国家,标准和法规的制定要不要有所差异?技术法规又该不该适应我们市场的特点?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这样做在管理上面会有些难度,但毫无疑问这样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比如说现在北京实施了欧Ⅳ排放标准,但是如果在全国都实行欧Ⅳ排放标准就不现实,油品的供应和消费者的购买能力都是个问题。

  李书福委员的“轮胎压力监视系统”(TPMS)确实是个不错的发明。据我所知,前段时间在美国展示的时候,这一系统也得到了国外同行的普遍认可。另外,现在每年中国的汽车伤亡人数占到了世界伤亡人数的十分之一,因此主动安全也成为了现在的一个趋势。如果这项技术专利保护了很多驾车者和乘客的安全,对我们行人的人身安全有重大的意义,并且能换来技术和法规的出台,那为什么不能把它提高为国家标准呢?只要是先进的、能成为标准的技术,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一样可以为我国汽车工业所用。更何况这个先进的技术还是我们中国自己的。

  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主任张金换:

  汽车标准已有中国特色

  技术标准应该首先要和国际接轨,然后才能谈到所谓中国特色。

  实际上,我国现行的汽车技术标准也并不是全部照搬国外的。在国内已经实施的标准里面,就拿汽车安全标准来说,现在国际上主要是两大法规体系,一个是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一个是欧洲实行的ECE法规。

  我国现在已经颁布实施的整车安全正面碰撞标准和侧面碰撞标准安全标准,基本是沿用ECE法规体系。但是虽然在整体上沿用了欧洲的标准,其中个别的部分也根据中国国情也做出了适当的调整。

  比如2000年颁布的整车正面碰撞的标准,这个法规我参与了制定工作。整个体系沿用了ECE-R94的标准体系,但是试验条件、试验方法上就采用了美国FMVSS-208法规里面的一些内容,采用了刚性壁的正面碰撞测试,在欧洲法规里,这部分是采用30°的角度碰撞测试的。这就是根据中国国内碰撞实验室条件做出调整的,也就是说,即使是采用国外的体系,有关部门也会选择里面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加以采用。

  之所以整体上采用国外的标准,主要是因为欧洲标准、美国标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了。

  而中国的技术法规之所以首先必须跟国际接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随着技术的提高中国整车出口已经越来越多。如果不和国际标准接轨,单独制定自己的一套标准,那么我国的整车出口就要经过两次不同标准的测试,会削弱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的标准工作整体上虽然目前暂时落后于国际发达国家,但是在一些我国拥有先进技术的方面,我们参与甚至制定国际性的标准仍然是有机会的。比如李书福委员这次提出作为标准的“轮胎压力监视系统”,在国际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安全技术标准方面也是这样。以安全气囊为例,现在国际上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安全气囊的标准体系,只不过生产气囊的企业会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相关的企业标准。而现在汽车安全事故里90%以上的事故都和安全气囊相关,美国开始在1997年要求强制安装安全气囊,虽然我国现在没有强制安装安全气囊的法规,但是有关部门应该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果能够尽快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汽车气囊安全标准体系,那我们国家在这个标准上也会是领先的。

作者:佚名 来源:车世界·汽车产经报道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1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