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戏称,没有比获奖更容易的事儿了。无论走在街上看风景,还是坐长途车逛商场,都能顺手捞到个“奖”。就算您老老实实坐在家中,也能福从天降,被一个大号馅饼砸晕。干脆这么说吧,一年之内没得过几个意外大奖的,简直不能算是一个正常的消费者。
3元多钱的牙膏里中出十几万元的大奖,这种美事您信不信?巢湖市的杭先生就碰上了,不过他没敢信。要说这奖项够诱人的:特等奖260万元,一等奖宝马轿车一辆,二等奖16.8万元,三等奖新马泰七日游。杭先生刮开兑奖卡一看:厉害,自己中了二等奖!不过与此同时,卡上还有一句说明:“请按照奖额的2%支付公证费。”杭先生一算,要交3000多块钱。他按照卡上提供的公司电话打过去,对方回答说:“恭喜您,您确实中了二等奖。请将公证费汇过来,我们就立即发出奖金,否则需要携带身份证到广州来领奖。”一听这话,杭先生动了疑心,“鱼儿”自动脱“钩”。高露洁公司表示,他们刚刚发布声明,称“从未在产品包装盒内放置中奖卡之类的宣传纸张,或举办类似的消费者抽奖活动”。
好险,杭先生和骗子擦肩而过!
牙膏算什么,口香糖也能骗人。一诈骗团伙在一包包小小的口香糖里装入虚假中奖信息,竟从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骗来58万多元的汇款。福建省泉州一法院日前对涉及金额最大的一起口香糖诈骗案进行一审宣判。6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至14年6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至5万元不等。当心,罪犯虽然落网,骗局可能仍在继续。
不客气地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愚蠢:这就是总是坚信自己的运气比别人好。因而,“鸿运”撞头,不晕也晕。有关心理专家提示:面对纷至沓来的各项“大奖”,人们最好能够头脑冷静,保持“三戒”心态:首先,戒贪心。据牢中骗子交代,只要当事人不动贪念,他们纵有天大本事、千种招数,只能是一百个无奈何。其二,戒好奇。骗术日益翻新,老谱不断袭用。今天是公交车上可乐罐号码,明天是中奖电话,后天又可能出现商场零售摊前。对于这类街头“小品”,观众们最好心如磐石,一笑置之。否则的话,会随着人家的“剧情”发展,逐渐把自己变成其中“角色”,最终上套“入戏”。其三,戒自爱。刚才说过,有的人迷信自己手气壮,属于那种天生的福星。由于拥有这份自信,他们便在人生道路上不停地为美梦交“学费”。其实,人的一生,既有好运气,也有坏运气,两者几率大致对等。除此之外,消费专家提醒,在正规商场购物获奖,也不一定完全保险。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超过5000元。”所以消费者一旦遇到高额中奖活动应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有关厂商也应积极协助各级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
“恭喜中奖”——听到这般吆喝,您千万别激情澎湃,一不留神把自己当成什么“获奖专业户”,将有限的金钱无偿“贡献”给骗子。当然,极少数人撞上真奖,当然值得庆贺。此时,最应保持的是一颗平常心。俄罗斯民谣说得好:“错误人人都会犯,坚持错误是笨蛋。”话糙理不糙,如果一个跟斗接着一个跟斗,不断栽进布满“鲜花”的陷阱中,这个人不是笨蛋,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