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看破机关 明白消费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揭穿空气谎言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公众对室内空气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在装修新居后会选择装修检测。而这几年一下子冒出许多良莠不齐的室内空气检测机构,有的冠之以“某某监测中心”、“某某研究所”之名,并号称什么都能检测,还能提供有资质的检测报告。实际上,其中一些机构并没有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可,只不过充当了一个中间介绍商,所提供的检测报告也往往是其他单位出具的。还有些企业为迷惑消费者,在网上张挂出所谓的计量认证证书,尽管外观相像,但字迹模糊,难以辨认。

  质量专家称,向社会出具检测数据的各类检测机构,应当符合设备、人员、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要求。根据有关规定,获得批准认可的检测机构应当是公正的第三方机构,不能从事与其检测项目有关的产品开发、生产等。然而,一些装修公司与室内空气检测机构有着业务联系,“装修送检测”也是常见的宣传手段和服务方式。在利益驱动下,也不排除个别机构会出具不符事实的数据,甚至恶意弄虚作假。看不见的,是空气;听得见的,可能是谎言。

认清高端忽悠

  春节前后,家电市场异常火爆。据了解,同样是大屏幕平板电视,价格便宜的功能单一,性能上缺乏“亮点”;而有些产品虽然带有多项高技术含量的新功能新概念,但价格高出数千甚至上万元。经过个别促销员云山雾罩地宣传讲解,更令消费者发懵。以一知名品牌的一款“高清晰”产品为例,打出“超级响应速度”技术概念,但在实际的数据上究竟能达到多少并没有明示。仔细查看数据后不难发现,所谓的“超级响应速度”实际上与其他普通产品的“8毫秒响应速度”并无区别。

  业内人士说:其实,购买平板电视功能够用就行,因为此类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商场里大多数品牌的平板电视产品都有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新概念、新功能,但其中的含金量却大有不同。有的产品标榜的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功能,有些甚至根本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专家建议:消费者购买前有必要初步了解一下平板电视分辨率、亮度、对比度等几项主要指标的含义,然后再对照考虑自己购买平板电视的主要用途,最后再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机型,不要盲目地追求高端产品。因为中国有句老话“高处不胜寒。”

戳穿商业暴利

  “一副镜架进价80元,到了眼镜店售价变成千元左右。”日前,青岛市民刘清向媒体透露,他从事眼镜行业已10年,眼看3·15就要到了,他要把眼镜行业触目惊心的暴利揭露出来。据透露,目前青岛市场上销售的眼镜大多是从中国最大的眼镜生产市场江苏丹阳进的镜架和镜片,镜框最高进货价不超过100元,镜片最高进货价不超过100元,一副眼镜进货价最高200多元。这些镜框和镜片运到青岛眼镜店后,价格成倍增长。“售价比进价翻了10倍。”刘清说,一副在眼镜店内售价400元的镜框成本也就是40元,不管是超薄还是贴膜镜片成本也就是销售价格的1/10。

  对于这一说法,店家齐声喊冤,声称眼镜的利润只有20%左右。但所有店主一致拒绝透露眼镜进价渠道,称这是商业机密。说穿了吧,眼镜业的商业机密就两个字——暴利。至于镜片质量,本人拥有一定的发言权。笔者戴的近视镜花了700元,据说是高级树脂材料。才一年,镜片上就出现了大量“眼角纹”。对于眼镜暴利,消费者已经忍了很久,现在对其整治,恐怕还来得及吧?

当心鼠灾侵害

  上海市爱卫会最近对沪上8家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的40家门店抽样检查老鼠、蟑螂侵害情况。抽查证实,这40家门店的鼠迹阳性率超标5倍多,蟑螂平均侵害率也超标1倍多。鼠迹检查结果显示,40家门店鼠迹平均阳性率为11.55%,超过标准2%的5倍多,有的门店阳性率高达百分之二三十。检查发现,仓库、熟食加工点是阳性率最高的地点,而在一些超市,收银区域也有鼠迹。据介绍,鼠迹阳性率是指在15平方米内发现任何一处鼠迹就算阳性一间数,最后用阳性间数除以总间数就得出阳性率。

  虽说鼠年来临,但消费者也不愿意与鼠结伴。按照防鼠标准,食品、粮食仓库等重点场所的门缝应小于0.6厘米,墙面上空调洞要用水泥密封,排风扇应加装铁丝网,下水道也要有铁丝网或阻隔板等。但有些门店为了整体装修效果,门缝宽度不达标,有的下水道没有铁丝网。爱卫会工作人员表示,本次检查结果已经通报相关超市卖场。灭鼠行动,迫在眉睫。

提高消费素质

  买核桃、花生要挑大的,买蔬菜要剥掉外边几层叶子,只剩菜心。新春刚过,各大超市开始盘点损耗情况,经营者发现,作为超市主打的生鲜商品,其中一半竟是市民挑挑剥剥造成的。近日一些大型超市呼吁市民,购物时尽量不要浪费资源。不仅是蔬菜,还有干、副食品也遭此厄运,有的顾客甚至连芝麻也要一颗一颗选。超市工作人员苦恼地说,经过磕磕碰碰和挑挑剥剥,许多剩下的蔬菜不得不贱卖,或者直接扔掉,损失相当大。

  去年,南方一家大型超市的整个生鲜损耗金额高达一亿元,占了生鲜销售额的10%,这其中顾客行为导致的损耗几乎占了一半。针对市民过分的“精挑细选”,部分超市只好以“不能剥离”等字样提示,有的直接明示消费者剥离后将按照新价格计算,也有部分卖场将新鲜蔬菜套上一个食品塑料袋,以防止市民过度剥菜。剥?还是不剥?成了测试消费者素质的一道题。

作者:林鸣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