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认证制度?
对于赵航来说,他最自豪的莫过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多元化。“在国外,没有一家是像我们这样的一个机构,能将试验职能、认证职能、研究职能和标准职能聚合在一起。有很多国外机构在研究或认证方面很大、很强,但所有职能都具备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是独此一家。”
汽车产业方方面面的事都被汇总到一个机构来做,不可避免地会被人当成垄断。赵航表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研究机构,虽说大事小事都管,但在各个方面都有对手,拿实验认证来说,全国有不少汽车检测中心,都可以出实验报告。拿技术研究来说,仅电动车研究机构就有好几家。“我们构不成垄断,但我们的综合优势的确不是其他机构可以相比的。”赵航说。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虽然是企业,但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很多项目不以盈利为目的,还要维持运作,的确很不容易。而且它的利润率不能高到一定比例,这是政府对科研机构的要求,超过一定的利润,就要把这部分利润用于后续研究或进行公益事业。
赵航表示,中国的认证制度与国际认证制度相比,在方法和组织机构上有很大差别。“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认证制,现在只能叫准入制,就是允不允许汽车进入市场。在国外,政府认证一般就是围绕安全、环保、节能这三大条件来进行的。”
以安全为例,我国每年车祸死亡10余万人,伤残近百万人,而我国人口达100万的城市才200个左右,这无异于一年消灭一个100万人的城市。解决汽车安全问题,提升汽车产品整体质量,已经是当务之急。
“我们的标准不低,标准数量也足够。具体标准规划、制定草案都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来做。从排放标准来讲,中国马上就要实行欧Ⅳ了,不比国外的标准落后;从节能标准来讲,《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美国还没有,我们已经有了。”赵航认为,现在是标准不差,执行标准的力度不够,有法可依,但执法不严。
“没有监督,光靠竞争是不行的。市场体制健全了,关键是要讲诚信。现在汽车行业的低价竞争就是一个大问题,不少厂商偷工减料降成本,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的一个特别现象。”赵航对记者说,“如果都这样恶性竞争,对汽车产业的危害会很大。厂家进行认证的时候质量都能过关,到了市场上又是另一回事。认证的产品和卖给消费者的产品不一致,这样的认证要来做什么?作为认证,必须要确立一个严格的、客观的标准。”
汽车是规模产业,对于汽车厂家来说,每增加一项新技术,整体成本就会升高很多。为了参与价格竞争,很多厂家会想尽办法节省成本,以达到消费者认可的“性价比”。由于消费者对价格的过分关注,“性价比”成了“低价”的代名词,这就让那些不诚信的企业钻了空子,减掉了必要的安全配置,造成汽车整体安全性能下降。只有提高标准法规,严格评价标准,这种低价低质的竞争才有可能偃旗息鼓。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仅有准入制是不够的,太多的认证制度也是没有必要的。对汽车的安全、环保和节能下大力度监管,其他方面则由市场去调节,这才是最现实、最有效的方法。”赵航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