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AP是完全按照国际的要求去做,比如试验条件、专业的技术和装备,还有运行的独立性、非商业性。我们自己花钱到市场上买车,买车的时候厂家不知道,这样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独立性,而且是专业性、公开性,媒体也可以全程参加。”赵航表示。
C-NCAP将比国际标准更超前
C-NCAP通过详细的试验,有很多总结出来的经验,会不会被运用到未来汽车企业的产品设计之中呢?
赵航表示,C-NCAP有这样的引导作用。“很多厂家设计未来五年、十年的产品,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就是C-NCAP。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一给定,汽车设计也要依据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来做。当然具体能起到多大的推动和引导作用现在还不好预测。另外,根据现在的道路交通状况、交通事故调查统计,C-NCAP分析的最终结果也要反映到标准制定上来,这对汽车厂家来说也是一种引导。”
事实上,C-NCAP与国外相比也有一些创新之举。比如C-NCAP在后排放置假人,这是因为我国在汽车后排乘坐人员的情况比较普遍。此外,在碰撞项目上,C-NCAP比欧洲多一个正碰试验。两个正碰之间就有一个技术上的协调性,要在车辆的设计、安全带、座椅各个方面设计更全面。在碰撞方法上,C-NCAP与欧洲NCAP并不具备直接的可比性,但碰撞成绩是相对一致的,绝对不会得出相反的结果。
与中国人保财险合作是C-NCAP的另一个创举。去年,人保财险成为C-NCAP的“第一战略合作伙伴”,由人保财险冠名的汽车安全碰撞试验室也正式揭牌。人保财险同时支付1500万元,作为C-NCAP的碰撞试验资金。鉴于C-NCAP的独立性,合作伙伴只能是“非利益相关方”,而要想长期合作,又必须寻找一个可以谋求共赢的伙伴,在汽车保险行业极具实力的人保财险,无疑是C-NCAP的最佳搭档。
在不少人看来,人保财险与中汽研的战略合作,将会改变汽车保险业的现有规则,同时对汽车厂家产生不小的影响。今后,我国很可能会借鉴国际主流做法,在新车上市之前进行碰撞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保险公司。如果发现安全等级较低,厂家也不敢轻易让自己的产品上市,否则高昂的保费,仍会让这款车被迫退出市场。而用汽车安全数据决定保险费用的高低,对保险公司而言,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赵航表示,C-NCAP赔钱赔得很厉害,实行两年赔了2000多万元。尽管与人保财险等机构合作,让它获得了一定的周转资金,但C-NCAP仍然没有盈利的可能。“我们也不打算让它盈利”,赵航说。
“C-NCAP本来叫新车评价规程,而不叫新车安全评价规程。我们是先做碰撞,后面逐渐把各个项目都加起来,为新车建立一个系统的评价指标,包括安全、排放和油耗测试。”赵航表示,中国的能源比较缺乏,又是能耗大国,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为了适应“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对汽车进行排放和油耗测试是非常必要的。
“对消费者来说,安全和节能是最贴身的。虽然汽车的尾气排放与车主自身利益的关联度不大,但很多人也意识到了汽车对环境的破坏问题。因此,我们计划将排放和油耗测试也纳入C-NCAP,这在国际上都是比较超前的。”赵航说。
去年,C-NCAP的人员参加了世界NCAP大会,并代表中国在大会上发了言。世界NCAP大会每年举办一次,全世界的NCAP机构齐聚一堂,就技术问题开办研讨会,广泛交流,统一思想。据赵航透露,C-NCAP正在申办2008年世界NCAP大会主办权,本届大会有很大可能移师中国,这也是一个技术交流的绝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