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从“不求所在”向“但求所得”演化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经过十余年的飞速发展,长三角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但在区域内发展空间、资源空间日趋窘迫的现实面前,长三角人理性地选择了“走出去”发展境外经济的路子。

  浙江商人徐志明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在别人家下蛋”的投资项目竟令自己成为绍兴乃至浙江外经贸部门的“宠儿”。

  2007年,总部位于绍兴诸暨的浙江越美集团在尼日利亚卡拉巴自由贸易区投资4980万美元建设纺织工业园。对于这样一个“本土资金外流的项目”,绍兴市政府的评价是,“这是一个浙商跨境发展的典型”。作为越美集团的总裁,徐志明也成了深受政府青睐的座上客。

  在地方政府支持、鼓励下,越来越多的长三角企业正在走上异地投资、扩张的发展道路。江苏的南京市江宁开发区把自己兴办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非洲,在尼日利亚设立了莱基自由贸易区。目前,此自贸区已吸引100多家企业签署进驻协议,其中很大部分都是江苏企业。

  “地方政府甘愿为本土资金‘外流’搭桥铺路,这是长三角地区出现的新趋向,折射出了各级政府发展理念的新变化。”南京大学一位经济学教授说。

  统计数据显示,长三角16城市2007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334.48亿元,同比增长15.2%,占全国的20.1%。经过十余年的飞速发展,长三角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但区域内发展空间、资源空间日趋窘迫。当长三角地区普遍遇到环境、资源制约这个“天花板”之后,寻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已步入工业中后期的苏南,普遍将“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而将生产部分逐步外移。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明确提出,“我们要树立新的财富观,‘不求所在,但求所得’”。

  浙江是最早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省份,浙江省发改委的一位官员说,浙江有两种经济,一种是浙江本土经济,一种是浙江人经济。实践证明,浙江在外发展的客商带来的信息流、商务流极大地带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在本土经济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发展境外经济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为了鼓励本地企业赴境外投资发展,绍兴市于2007年出台了相关政策。政策规定对企业在境外投资创办贸易性企业、生产性企业、资源开发性企业的予以2万元至50万元的奖励。由于政府的积极引导,2007年绍兴市境外投资中方投资额超过前15年的总和。

  据浙江省外经贸厅介绍,近年浙江省企业境外投资的质量、规模获得了迅速提高,2007年中方投资额6.1亿美元,较2003年翻了一番。

  绍兴市外经贸局副局长丁卓芬说:“一些地方曾经认为鼓励企业‘走出去’是‘肥水流到外人田’。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地方与企业实现了共赢。”越美集团成立于1992年,由于国内纺织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初期的发展并不顺利。2001年以后,他们在尼日利亚、俄罗斯、刚果等国家和地区设立销售公司,后来又投资建设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工业园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互动让他们获得了高速发展。2000年,越美集团在绍兴本土的工厂自营出口额仅2000多万美元,但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达到了7000多万美元,集团总资产也达到了20多亿元。

  丁卓芬说,对于企业而言,可以突破土地等资源的瓶颈限制,拓展市场,并有可能通过原产地多样化规避贸易壁垒;对于地方而言,一方面企业设立区域外、境外分支机构能够拉动本土母体的发展,带来直接的经济、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企业的境外投资加快了产业梯度转移,为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腾出空间。在这一轮席卷整个长三角的企业“走出去”浪潮背后,政府开始接受并倡导“不求所在,但求所得”的新发展理念,而曾经辉煌一时的“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发展理念也正在渐渐淡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玉芳分析说,每一个新发展理念的出现,都标志着社会经济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90年“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观念的提出,突破了片面追求所有权的束缚,开启了外向型经济和民企大繁荣的时代。当“但求所在”逐渐向“但求所得”演化,长三角将迎来创新型企业和跨国企业的崛起。

作者:蔡国兆 包永辉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2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