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武侯知识产权驱动区域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愈渐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制胜“砝码”,从关税壁垒到技术壁垒,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通过在国内外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和延伸其科技经济优势,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刻。
在武侯,一种信念从未曾动摇——创新是灵魂,知识产权是保障,“重成果,轻专利”的思想并不能为区域创新形成持之以恒的竞争力,区域创新之路,必须让创新与知识产权同步行进!
今年11月21日,成都市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作为“科技强区”的武侯,知识产权工作同样在收获——今年1—11月,武侯区专利申请量已达2853件,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21.48%,蝉联成都市各区(市)县之首。
创新,需要学会用知识产权“自卫”与“反攻”;创新,需要科普意识的深化与促进。今日,让我们把武侯竞争力的目光,聚焦在“创新与科普”关键词,解读武侯区域创新之路的探索与行动。
擅用知识产权双刃剑 营造“科技强区”创新创业环境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短短10个字,武侯将何以为之?
“仅仅拥有创新是不够的,武侯科研实力雄厚,高新技术企业云集,但这并不完全能代表区域创新的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真正将科技实力转化为产业潜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才能形成对市场的‘话语权’。”对于10个字的理解,武侯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局长邓旭有着自己的看法。
其实,用知识产权的“双刃剑”为创新开路,武侯无疑扮演了成都市各区(市)县中的一个“先行者”角色。出台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最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最早、知识产权进学校最早……三个“最”,让武侯区蝉联几年成为成都市各区(市)县中,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区域,而这种领先优势,还在不断地扩大。
知识产权工作的先行先试,源于区委、区政府对“科技强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重视与关注。早在2004年,武侯区以政府发文的方式,对为全区专利扶持资金使用办法进行了规定,全区知识产权专利资助,有了专项资金支持。紧随其后,《成都市武侯区企业专利试点方案(试行)》、《武侯区对服务业企业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进行奖励的实施办法》……一系列引航性知识产权专项政策的施行,不仅为提升区域创新环境,搭建起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同时也构建起了全区各部门联动,知识产权工作政令畅通的统筹协调机制。
2006年,武侯区专利申请量达到了2300件,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25.32%;今年1—11月,武侯区专利申请量已达2853件,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21.48%,连年高居成都市各区(市)县之首。
不仅如此,通过专利申请结构分析,“含金量”高的发明专利和职务发明专利所占比例,武侯占据了相当权重的比例。今年,武侯区的发明专利和职务发明专利总量比,也远远高出了全市平均水平,而这些专利成果,正是武侯高新技术产业化路途中,潜藏的“富矿区”。
专利试点示范 企业从“零专利”到创新领头羊
远洋捕虾回航的船上,水箱里总要放几只爱发动攻击的鲶鱼,虾会不断逃避鲶鱼的攻击而保持活力。“鲶鱼效应”暗藏着一个道理:引入竞争,刺激对手,保持持续活力。
同样的,知识产权工作的推进,也需要激活企业创新的基因。去年,武侯区启动了企业专利工作试点工作,区政府从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中拨专款专门用于专利工作试点企业在知识产权机构建设、制度建设、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如今,全区已有16家注重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担当起“鲶鱼”的角色,成为全区专利试点企业,带动区域形成持续的创新活力。
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研发的锦江电子,是国内首台心脏射频消融仪、国内首台全数字化多道生理记录仪的诞生地,公司总经理李楚文将企业10余项国家专利,形象地比喻成企业的“压轴宝”。而让人不曾想到的是,在锦江电子尚未落户武侯区之前,这样一家开创了我国医疗器械数个“第一”的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量竟然为“零”。
“做企业往往有个‘通病’,注重研发,却容易忽略保护,在这方面的缺失,是武侯知识产权局给我们及时补上了一课!”对于首次参加全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培训的画面,李楚生仍记忆犹新,“那是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意识到,原来知识产权保护对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如此重要与必需。”
在武侯知识产权局的帮助下,锦江电子对企业核心技术进行了梳理,帮助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战略分析,仅“多道生理记录仪”一项,就一次性给予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专利成果转化。如今,拥有10余项专利技术“身家”的锦江电子,已成为全区专利试点企业。眼下,他们正在与美国GE公司商榷合作,准备“进军”国际医疗器械市场。
然而,在武侯区,和锦江电子一样,以创新立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专利保护方面的认知,正在不断提升,君臣、康特电子、桑莱特……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学会拿起知识产权的“武器”,披荆斩棘,为企业发展赢得先机。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武侯知识产权局以武侯科技园为载体启动的全省首个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创建工作,以及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消零”行动,武侯区域创新的实力与底气,将更让为人所侧目!
培育创新 让关注科学成为每个人的事
都说武侯有一绝,在武侯区,区、街道、社区对于科技的关注热度,是少有匹敌的。每年,全区区级科普专项经费以不低于20%比例逐年增加,到2010年,将达到全区人均2元标准。
“科技强区”,需要市民综合素质的提升,科普则是关键切入点。目前全区13个街道办事处均建立了科协组织,全区已有超过80%的社区建立了社区科普小组以及科普活动中心,市民可以一出家门口,就到活动中心网上“冲浪”,而全区社区科普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格局,也日趋成熟。
培育创新,让关注科学成为每个人的事。今年4月,全省首个为农民工子女量身打造的“农民工子女科技创新俱乐部”,为热爱科学的孩子们敞开科技大门。武侯区科协的创新举措,得到了省、市认同。省科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负责人何亚非肯定地说,未成年人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四大关注人群之一,武侯区科技创新俱乐部将重点指向农村孩子,为他们建立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动手平台,此举值得全省借鉴。
创新新征途,武侯在路上。在发展中谋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武侯科技,必将在自主创新的“深水区”不断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