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关于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情况严重的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如近年来发生的“疯牛病”、“禽流感”、“非典”等,都是由于食品质量问题所引发。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我国也非常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国家有关部门都在作积极的努力,如国家质检总局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国家农业部推出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等。舟山市作为一级地方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也抓得很紧,特别是作为全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全力把关水产品质量安全,将水产品质量列入市政府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监控范围,确保了舟山水产品的质量声誉。

  舟山作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并由此发展了众多的水产品加工厂,每年有大量的水产品销往世界各地。2003年,舟山加工水产品46.7吨,产值91.7亿元,其中出口产值4.56亿元,占全国外贸出口的近十分之一。水产品因其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易被人体吸收等特点,所以特别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是,近年来,因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等为主要原因而产生的水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虾仁氯霉素、鱿鱼早醛以及赤潮等事件,对水产品国内外市场都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而从当前水产品质量的检测情况看,药物残留是造成水产品食用安全的主要危害。导致水产品药物残留的原因主要有:(1)高密度、多品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加剧水产疾病的发生。几年来,我国因大面积虾病、鳗病等水产病害造成的年损失都在50亿元以上。为了减少损失,渔业生产者广泛、大量地使用渔药,势必在水产品体中蓄积并造成养殖水域环境的污染。(2)渔业生产者不按规范使用渔药,超量使用和不执行休药期的规定致使水产品上市前药物成分未完全排除体外。(3)假劣渔药的使用加剧产生水产品药物残留。(4)渔药生产厂家任意夸大药物适应性,不标明其化学名称、主要成分、禁忌和副作用,在产品名称上标新立异,造成使用者的盲目性,产生重复用药、过量用药、配伍禁忌等情况。为此,我们必须先从源头抓起,切实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质量标准,建立适应国际贸易的兽药残留限量的检测方法,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水产品标准体系。在推广实施国家有关无公害水产品标准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标准以及相关的生产技术规程,使无公害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的各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可遵循。

  2、建立健全水产品监测认证体系。我们要在原有的水产品质量检测的基础上,结合渔业环境监测、药残分析等,设立各大水产品批发市场甲醛检测点,杜绝流通环节发生的水产品污染问题。

  3、推行水产品HACCP质标体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80年代后期就大力推荐HACCP体系,至今仍坚持不懈。应用HACCP体系的原理指导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有利于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其二,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管理成本;其三,开发绿色水产品的基本保证,而绿色水产品在不少国家是免检产品,不仅价格高,而且需求量大。因此,深入宣传和推广HACCP质量认证制度,是确保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的根本保证。

  4、创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我们可以重点创建一批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和监控,充分发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加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宣传和技术指导,推广高优新品种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渔药及各类饲料、肥料等。

  5、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一是推行从池塘到餐桌全程质量管理。目前福建省对各养鳗场实行登记报备制度和用药记录等管理就是全程质量监控的第一步。二是加强企业和生产单位内部的质量管理。以预防为主的全程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在企业和生产单位建立一整套生产操作规范和内部质量管理制度。

  6、建立水产品流通安全防范检测网络。我们质监系统应和各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建立起水产品批发市场安全卫生责任告知承诺制度和市场开办者先行赔偿制度。实施对上市水产品安全质量监测,完善检测制度,规范检测程序、方法和技术标准,把检测网和经营网连接起来,及时发布水产品卫生质量安全信息,形成安全预警、监测和管理机制,以规范流通,指导生产和引导消费。

  自然,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适时调整,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可以试着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宣传鼓动阶段,即由各相关部门参加,积极宣传水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安全性问题,加大打假和质量管理力度,推动水产品质量等级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第二步积极宣传和推动水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使水产品质量认证由自愿逐步转向强制;第三步,制定对已被认证企业或认证商品的管理、处罚和对消费者的赔偿管理规定。因为任何一位消费者都不可能对自己每天食用的商品进行质量鉴定,安全消费的保护人应该是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为此,我们呼吁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

作者:佚名 来源: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 发布时间:2005年05月1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