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大众汽车与同济大学合作进行道路交通事故研究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同济大学有着特殊的合作关系:现在,有超过500名的大众汽车员工来自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其中上海大众的中层骨干有近一半是这个学院培养出来的,更多的人才则被输送到了缺口巨大的中国汽车领域,同济大学也因此被称为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黄埔军校”。与大众同中国汽车企业的合作一样,它与同济大学的合作也已经成为成功的典范。

  据了解,7年前,“大众—同济汽车研究院”正式成立,其主旨是依托大众汽车公司在全球的领先技术以及同济大学在汽车工程相关领域的综合学科优势,增进中德两国在汽车领域内的技术交流,为中国汽车行业培养人才,以专门从事汽车相关领域前瞻性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教育培训工作,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今年7月,“大众—同济汽车研究院”创立了“大众汽车教育基金”,用于资助同济大学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在研究院资金支持下的“极限重力赛车”项目,也令同济大学成为迄今为止第一支参加该项赛事的亚洲高校队伍。

  有专家指出,中国的道路建设和民众交通习惯的培养却远没有跟上汽车行业风驰电掣的脚步。国内的绝大多数私家车驾驶员驾龄较短并残存着某些骑自行车时养成的陋习,没有乘坐父母驾车的经历,几乎所有驾车者都是直接从自行车和公共汽车骑乘者的角色转型的。而路上绝大多数骑车人又没有驾车经验,在晚上也不要求使用灯光,交通事故死亡率高达万分之七。而国外许多地方的情况则与此相反,在欧洲,专家预计从2000年到2010年,行人交通事故死亡率的下降幅度将超过50%,其依据是严格的交通安全法规及其有效的实施,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进,以及所有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因素。

  2005年5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同济大学合作启动了“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研究”项目,在交通事故的发生现场搜集有关事故起因、发生、车辆毁损及事故后果等所有资料,并加以评估。研究的核心除了对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道路情况的调查之外,还要对驾驶者及其驾驶行为以及其他交通事故涉及的人员的行为进行调查,以此来寻求提高中国道路安全的解决方案。当然,如何尽量减轻发生交通事故时的伤害,车辆的结构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提高大众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能。该研究项目启动两年多来,项目组选择上海嘉定地区,和当地交警大队、医院和交通管理部门密切协调合作,共采集交通事故405起,每起事故数据信息采集量达2000条,其中有687个参与方,涉及摩托车、自行车、行人等弱势参与者约200人,且伤亡程度均较为严重。

  在当地警方的积极配合下,同济大学和大众汽车研究人员精诚合作,对事故的可避免性、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改善中国道路交通状况的一系列建议,包括通过教育和实施法规改进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增强安全带的使用;建设和完善与交通安全相关的基础设施等。这一系列成果在今年7月的第二届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得到了初步展示。

  由于交通事故自身的特点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为了得到更大的样本数量,采集更多的事故数据,“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研究项目”在上海市嘉定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国内其他城市。日前,这一双方合作的研究项目拓展到了东北地区,并在长春市举办了启动仪式。此项目将以过去两年的经验为基础,借助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强大的科研力量,在长春建立一个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采集点,以获取更大的样本数量,采集更多的事故数据。上海与长春分别作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又是投资企业所在地,具备较多典型性和便利条件。

  启动仪式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认证法规部高级经理冯星野先生对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作了回顾。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王宏雁教授作为此项目总负责人,在会上总结了项目发展的阶段,介绍了项目取得的各项成果,最终通过对项目组采集事故特征的统计分析,论证并得出了项目组采集的事故可以体现中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特征的结论。

  专家认为,开展交通事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找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其中,如何尽量减轻发生交通事故时的伤害,车辆的结构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大众汽车集团研究部经理Matthias Michniacki先生表示,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提高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能。集团的安全专家Robert Zobel博士说,在中国进行道路交通事故研究意义重大,国家基本数据、地方机关统计形成的交通事故数据库和生产厂家的调查将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的三个必要力量;而在交通安全研究方面,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已经拥有相当广泛的经验。
作者:王从军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0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