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质量是时代的呼唤
2007年,一场自上而下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风暴行动在中华大地展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对外开放史上,在中国工业文明发展史上,这场波澜壮阔的自我变革,将会成为一座丰碑!
人们将作出这样的历史回眸: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的竞争,以及由质量引发的技术竞争,将是一场新的战争。在进入21世纪仅仅过了6年,对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炒作,就登场了,成为全世界热议的话题。政界、商界、传媒界、科技界等等,关注点在这里聚焦。
人们将作出这样的战略思考: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中国的GDP世界第四,中国的进出口世界第三,中国加入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WTO并成为其中一支正义的力量,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入世“后过渡期”,这是一个让世界不能不面对的现实,人们在寻找与这个东方巨龙竞争与合作的新手段。在他们看来,质量,也许是中国的软肋。于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之间,质量,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博弈的平台。此起彼伏的所谓“中国产品安全威胁论”的报道由此而产生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为了一个要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真实”,有些西方媒体宁愿暴露了他们职业道德的极端不真实!
人们将作出这样的时代定格: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上了新的起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很自然地提出了一个增长质量、发展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产品质量的问题。关注食品安全与关注民生相连,关注产品质量与关注科学发展相连。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批评,生产者对产品质量的改进,管理者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自然逻辑。提高产品质量,出发点不是为了别人,不是为外力所迫,而是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人们将作出这样的基本判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家质检部门、检验检疫系统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国政府对产品质量是高度重视的,中国对出口的产品是负责任的,中国的质量管理部门对产品的监管是有效的,中国的产品绝大部分是合格的。“相信中国,相信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市场都能听得到的响亮声音。
在这样的背景下,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中西结合部的安徽,投向进出口总额连续8年位居中西部之首,检验检疫业务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的那一方热土。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2002年,安徽进出口额41.8亿美元。2007年,在质量和安全类敏感商品被国际市场严密监控的情况下,安徽的进出口额仍然预计将达到150亿美元。安徽外贸高速增长的背后,隐含着一个质量追求的主线和质量把关的支撑!
就让我们看看安徽检验检疫局是怎样开展专项整治的,看看安徽检验检疫人是怎样自觉地将智慧和汗水融入安徽外贸发展主战场的吧。
9个100%:安徽检验检疫专项整治目标
7月的江淮大地潮湿多雨,闷热异常。火红的烈日,烘托着检验检疫人员决心要查治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火热情怀。
在不同的工作小组,在不同的地方,得到的是同样的感动,摄取的是同样的镜头:检查人员白天冒着酷暑到企业检查记录,晚上开碰头会审核汇总。衣服被汗浸透、被雨淋湿,潮了焐干,干了又潮,每天都要反复多次,以致结成盐霜。
这样的工作劲头,源于一个指挥系统。
早在7月初,安徽局就成立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由程杰局长任组长,吴世平、吕小斌、方元炜副局长任副组长。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分别下派到7个分支局,驻地指导。同时抽调13名工作人员,分别由局领导带队组成5个督察组,到分支局和企业督促检查。
围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从7月份以来,安徽检验检疫系统按照国务院和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从“查、治、管、扶、建”5个环节,有条不紊地展开专项整治行动。
安徽局抓这5个环节的总体目标就是9个100%。即:出口农产品原料基地清查整治100%,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退货或销毁100%,出口食品运输包装加贴检验检疫标志达到100%,获得卫生注册登记资格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拉网式”检查整治100%,出口玩具企业“拉网式”检查整治100%,检验检疫现场抽样送检率达到100%,经检验放行的出口商品合格率100%,建立出口产品生产企业质量档案达到100%,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签署安全质量承诺书达到100%。其中前3项是国务院对检验检疫部门的统一要求,被安徽局视为“规定动作”;同时,他们又自我加压,增加了6项“自选动作”。
在“查”的环节上:安徽局打了三场战役:第一场是出口食品企业“拉网式”检查,第二场是出口玩具生产企业全面检查,第三场是出口农产品食品原料基地全面清查。特别是针对安徽众多“小作坊”式的出口食品企业,安徽局做到了“三个摸清”。即:彻底摸清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原料供应来源情况,彻底摸清出口食品原料基地的标准化管理状况,彻底摸清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采购原料生产地情况。实验室则重点对米、面、油、茶、奶、禽、肉等10种关系国计民生的进出口食品标准与美国、欧盟、日本的同种食品标准加以对比,进行风险评定,以便进一步改进检验监管方式,促进企业生产工艺改进,提高出口食品质量。
从检务入手,对报检单位进行了10项重点清查:清查报检单位、代理报检单位、报检员注册登记情况,清查产地证申领企业、签证申报、企业持证报检、电子申报、报检随附单据、放行情况、代报检申请等。从而把检验检疫第一窗口变为第一关口,把报检源头变为整治龙头。
安徽局还牵头安徽省政府专项整治第8督察组对芜湖、安庆市、南陵、怀宁县42个重点单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超市和食杂店、餐馆食堂、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屠宰场进行了检查。同时,抽调7名业务熟练的专业人员参加了其他7个督察组的督查工作。
在“治”环节上:安徽局先后查处了霍山恒兴公司出口烤鳗药残超标问题,三星灯饰公司出口劣质节日灯案,涡阳某出口苔干菜生产企业擅自调换包装、货证不符案,天长某塑机公司逃避检验检疫案。在对出口食品企业“拉网式”检查的基础上,对经过整改后仍不符合出口要求的7家企业,作吊销卫生注册登记证的行政处罚。他们在质量风暴行动这一特别时期,以特别有力的措施,执行了国务院的《特别规定》。处理中因“案”制宜,惩前毖后,既惩治了违法行为人,又起到震慑作用。在对近期稽查的涉案货值302.8万美元的13起违法案件的处理上,没有一起引起复议和诉讼。
在“管”的环节上:以工业品出口为例,一是建立原辅料特别是高风险原材料合格供货商的备案制度。二是加大企业外发加工点抽查力度。三是探索建立“首件安全项目检测+产品监督抽查+日常生产过程监督管理”的检验监管模式。四是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追溯制度,积极应对国外的质量纠纷和产品召回。五是加强对企业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的培训工作,帮助企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了解国外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在“扶”的环节上:安徽局始终坚持边查边整,边治边改的工作方针,始终立足于指导提升一批,帮助整顿一批,清理注销一批,规范管理一批这“四个一批”的工作目标,把着力点始终放在全力支持安徽企业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上,放在支持外贸发展上。
在“建”的环节上:紧紧围绕“两个链条、一个体系、一个网络、核心是可追溯”的要求,建立长效机制。在这方面,安徽的特别做法是落实《特别规定》中关于“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责任”的要求,引导出口产品生产企业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并且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机制。先后3次以省政府的名义在全省组织召开出口企业宣誓大会:出口企业质量诚信倡议大会、出口超亿美元企业检企合作大会和质量承诺签字大会。
为了把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国务院和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的精神上来,把上级的部署迅速传达贯彻落实到基层,安徽局于7月、8月、9月分别召开了全省检验检疫系统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全省进出口质量工作会议、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
在安徽局开展专项整治过程中,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李传卿、纪检组长郭汝斌,安徽省副省长文海英,先后亲临安徽局,检查到基层,慰问到一线,对安徽局落实整治工作任务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对广大干部职工给予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三项行动”:构成安徽局专项整治主旋律
(一)出口农产品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早在7月30日至8月3日,安徽局就成立了两个检查组,对12家输美注册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督查。
全国出口食品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后,安徽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食品注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省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在实施这个方案中,安徽局共抽调20多人,组成4个检查组对全省223家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检查工作立足于查问题、查原因、查源头、查隐患、查薄弱环节,力求以查促改,整体提升安徽出口食品企业的卫生质量水平。检查范围包括5个部分:
“一查”出口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原料基地,是否符合备案要求,是否存在违规使用农、兽药和从非备案种养殖场收购原料问题。对存在违规问题的种植、养殖场,吊销其备案资格。
“二查”卫生注册登记企业。对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吊销其卫生注册登记资格。
“三查”出口食品逃检行为,实施通关单联网核查制度,制止买卖单证、瞒报、调换、夹带食品等非法行为。
“四查”非法进口肉类、水果、毒害物质等敏感货物的行为。对非法进口的货物一律退货或销毁。加强对进出口水果、大豆、饲料、种子苗木、活动物等高风险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防止动植物危险性病虫害和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
“五查”出口农产品产地检验检疫责任制,全面实施对出口水果、饲料(含原料)、种子苗木和水生动物的注册登记制度,完善投入品的准入制度、加强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存放、运输过程的监管。加强对进口农产品的查验,提高病虫害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检出率,严禁疫区产品和带土苗木入境。
通过检查,按照质量卫生体系运行情况,将全省出口食品企业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对A级企业(48家,占21.5%),优先实施电子监管和快速核放。对B级企业(94家,占42%)、C级企业(40家,占18%),限期整改并加强检验和日常监管。对D级企业(12家,占5%),立即停止受理报检,责令限期整改。对改建、迁址、长期停产等造成卫生注册资格自动失效的29家E级企业,要求他们重新办理卫生注册后方可出口。
(二)出口玩具专项整治行动
安徽出口玩具总体上技术附加值不高,企业点多面广,存在着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安徽局从一开始就对此有着足够的重视,成立了出口玩具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督察小组,制定了《加强出口玩具质量许可工作安排》。9月15日召开了全省出口玩具质量工作会议,以会代训,对290多人进行了质量标准和审核要求培训。为了保证专项整治工作质量和工厂审核的一致性,安徽局制定了《布绒玩具生产企业现场审核作业指导书》、《审核报告等表单填写作业指导书》等3份规范文件,用于指导各审核组的审核工作。在“拉网式”清查开始之前,对18名从检验处室、实验室和认证监管部门抽调的审核员,进行了培训。
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共检查出口玩具生产企业137家,100%完成清查任务。对已经获证的企业,采取补充型式试验加“拉网式”检查的方式进行。对型式试验的抽封样、样品传递和报告出具,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新列入质量许可制度的产品,要求工厂尽快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及时申请质量许可证。
玩具专项整治使企业受到极大震动,不少企业彻底放弃了侥幸心理,认真进行整改。有一家玩具企业,在半个月内投入50多万元进行了车间改造。不少布绒玩具生产企业投资改造了整理包装车间,设立“无针区”,杜绝有安全质量隐患的产品走出厂门。
(三)原料基地专项整治行动
目前,安徽局已经对全省26家企业的69个出口蔬菜基地、5家蜂产品加工企业的17个养蜂基地、31家企业及1家协会的78个茶叶备案基地、所有出口水产品备案养殖场,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对严重不符合条件的8家企业19个出口基地,拟取消其备案资格。原料基地专项整治,在安徽产生了4个现象:
现象之一:企业建立基地的主动性增强。专项整治行动对企业起到了培训作用。许多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已经从被动应付逐渐转变为主动发展自有基地。一些企业建立了与加工能力相适应的备案基地;一些企业原料外购时,主动要求对方原料基地获得备案资格。阜阳市同创食品有限公司在没有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主动建起蘑菇标准化大棚基地,实现专业化管理。
现象之二:强化了农药管理。石台县山园食品有限公司对农药进行使用前成分检测;京洲食品有限公司对基地周围农田使用农药情况进行监控;安徽华祥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虫害的发生及防治预报系统;祁门县的部分基地企业,为了控制农残,让农户相互监督,确保农药、肥料使用符合备案要求,鲜茶叶收购加工以村民组为单位,检出农残不合格,全村人收益都要受到影响,全年检测合格的则给予适当奖励。
现象之三:租赁土地建设基地。安徽省金华萃食品有限公司、巢湖东庄人家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太平洋茶业有限公司、安徽省红新制茶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郎溪县宏云制茶有限责任公司等都签了长期租赁土地合同,正在建设基地。
现象之四:建立成品到基地原料核销机制,溯源管理规范。安徽省东至县南方茶业有限公司有9个备案基地,每一个基地都有鲜叶、初加工、成品记录。拼配出口一批,对涉及到基地都进行核销,基本实现成品到原料基地的溯源管理。
“三个大会”:检验检疫与企业互动的亮点
今年以来,安徽局创新工作方式,先后以省政府名义组织召开了3次全省重点出口企业大会,采取了3项重要措施,将出口产品质量管理责任,推向检验检疫与企业共同承担的阶段。
(一)诚信:企业与检验检疫共同建立
今年年初,安徽局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率先采取了一项措施,体现了生产经营者作为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他们与42家出口工业品一类生产企业负责人共同签署了《安徽省出口质量诚信建设倡议书》,向全省出口生产企业提出“五项倡议”:
一是自觉遵守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质量法律法规,依法生产经营,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携手构筑科学的质量诚信体系。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生产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能力。
三是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向社会郑重承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诚信为本,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是按照明示或承诺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保证不合格产品不出厂门,维护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良好质量信誉。
五是在产品质量宣传上,不打虚假广告,不对外提供虚假数据和虚假信息,并按照明示或承诺服务条款做好售后服务。
(二)扶强:政府与检验检疫形成共识
3月7日,在安徽局新落成的综合实验楼,文海英副省长主持召开了全省进出口额超1亿美元的18家企业和超2000万美元的36家企业总经理大会。通报了今年检验检疫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举措,共同探讨做强做大安徽外贸企业的新课题。
为了扶优扶强,省政府提出要做到两个“培育”、两个“推动”、一个“提高”。“两个培育”就是:培育骨干进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基地和出口产业集群,培育出口自主品牌建设和推行国际认证。“两个推动”就是: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先进技术设备和重要原材料进口。“一个提高”就是:努力提高应对贸易摩擦能力。省政府也要求检验检疫部门做好4项重点工作,即:为安徽扩大出口争取政策,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外贸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三)承诺:为“中国制造”添光彩
在专项整治中,安徽局要求所有出口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保证产品质量。10月16日,安徽局召开了全省出口产品生产企业质量承诺签字大会,210家企业代表当场在《安徽省出口产品生产企业质量责任承诺书》上签字。
安徽出口产品生产企业向社会承诺:1.自觉遵守有关国际公约和进口国(地区)的标准或合同要求以及我国的产品质量标准、法律法规等,切实承担起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历史使命。2.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经营管理理念,遵纪守法,恪守诚信,严以自律。决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出厂门,流向国际市场;决不利用各种非法渠道和方式出口货物;决不逃避检验检疫监督管理。3.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组织生产、检验等各项活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形成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以创造中国一流产品为目标。4.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和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有效提高企业抵御贸易风险能力和产品国际竞争力。5.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忠实履行产品社会责任。在产品质量上无虚假广告,不对外提供不实数据和进行不实宣传,并按照明示或承诺服务条款做好各项服务。以实际行动,构筑质量诚信体系,打造企业诚信品牌,为“安徽制造”树形象,为“中国制造”添光彩。
促进科学发展:整治的落脚点
(一)在整治中支持外贸发展
在整治期间,安徽局积极扶持美菱电器、江淮汽车申报出口免验。阜阳局支持恒达食品有限公司经过整治重新获得出口资格。安庆局支持当地冷冻小龙虾仁首次对欧盟出口。在国际市场加严检测的情况下,支持安庆安粮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对美国、欧盟出口淡水小龙虾仁、鱼回鱼片,支持维特智力玩具顺利出口到英国。
(二)在整治中扶优扶强
芜湖局采取多项措施支持奇瑞发展:一是积极帮助奇瑞公司申报出口汽车免验。今年年初,奇瑞汽车公司开展了汽车出口国家免验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奇瑞汽车质量管理体系,从科研、工艺、生产、检验、服务等全方位对汽车品质进行提升,以达到出口免验商品应符合的所有条件。今年6月,奇瑞牌T11系列城市多功能轿车被列为国家质检总局2007年第二批出口商品免验计划,成为安徽首批被列入出口商品免验计划的生产企业。二是设立检验检疫驻厂办公室。派专人对出口汽车实施现场实时检验监管,加快出口汽车检验流程,探索检验监管模式,确保出口汽车质量。三是在芜湖局报检大厅内,为奇瑞公司设立了专门的进出口业务报检窗口,快捷、方便、有效地为奇瑞公司服务。四是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五是了解和掌握与奇瑞产品相关的市场准入标准,指导奇瑞制定应对措施,帮助奇瑞迈过国外汽车市场准入门槛。
今年奇瑞汽车出口量猛增,1~10月份出口汽车78269辆(含SKD),货值569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73.2%、495.6%。连续5年雄踞中国第一大乘用车出口商宝座,正在打造中国的“国际品牌”。
(三)在整治中探索创新
结合安徽局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思考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如何转变。主要探索9个转变:一是检验检疫把关的着力点由企业转变到市场。二是检验检疫执行的标准由国家标准和部门标准,转变为出口产品参照进口国(地区)的标准,进口产品坚持国家标准。三是检验检疫的合格评定方式必须从依赖对最终产品的检验,甚至依赖批批检验,向认证、验证、监管等方面转变,实现从微观管理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转变。四是把“问题产品”质量责任范围,从单一追究生产者的责任,转向同时追究经营者、设计者、进口商的共同责任。五是提高进出口产品质量信息的透明度,对进出口产品质量的关注,从检验检疫转向全社会关注,形成社会压力。六是从重视进口商的关切,转向重视消费者的关切。七是对出口企业的分类管理,应从小范围的分类管理转向大范围的分类管理。八是从检验检疫体制内的封闭式管理,转向开放式管理。九是对企业管理由技术控制转向信誉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