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4年第一例转基因西红柿在美国批准上市,到2006年转基因作物达到15亿亩,十多年间,转基因作物发展迅猛,种植面积增加了60多倍。但是,自1983年诞生以来,它的安全性一直饱受争议。
“对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争论还在持续,可不得不承认,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例转基因食品造成危害的报告!”8月7日,在植保(中国)协会举办的“科学和理性地认识转基因作物发展及其安全性”的研讨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老所长黄大昉教授如是说,当大家还在对转基因作物“谈虎色变”时,殊不知生物技术早已长足发展,目前,转基因作物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了。
基因一转打造超级农作物
从1995年成功地生产出抗杂草黄豆,并在市场上出售后,到现在,在美国、加拿大、南非、阿根廷等地利用基因技术改良,批量生产出了抗虫害、抗病毒、抗杂草、不用农药的转基因玉米、黄豆、油菜、土豆、西葫芦等。
而今,第三代的转基因作物已经发展到了改变品质、具有医疗保健的功能食品了。黄大昉教授举例,联合国的“金色大米”计划,就准备将带有胡萝卜素的转基因大米运往非洲维生素A缺乏地区,以改变当前每年因维生素A缺乏而导致300万名儿童失明的问题。再如,高降钙素转基因油菜的试验成功,给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带来了“福音”。
第三代转基因食品以研究增加食品中的功能因子和增加食品的免疫功能为目标。例如正在进行的胰岛素转基因莴苣的研究,为提高糖尿病人生活质量带来了新曙光,也许,以后糖尿病人只需每天吃一根特殊的莴苣就可以补充胰岛素了。而美国正在研制的带狂犬病疫苗的转基因烟草、日本正在研制的带霍乱疫苗的转基因水稻,以及我国还在研制中的西红柿口服乙肝疫苗......都可能在未来,帮助人们实现食物保健康的梦想。
不了解转基因才会有安全顾虑
一方面转基因技术迅猛发展,那么其安全性呢?担心吃了转基因食品,动植物的基因会转移到人体中,这是不少普通百姓的顾虑。此次与会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研究院贾士荣教授表示,这都是不了解基因作用原理而产生的误解。几乎任何食品都含有基因,不论基因的来源如何,构成基因的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进入人体后,都会被酶分解破坏成小分子,不可能将外来遗传信息带到人的基因组里。从这个角度上说,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并没有差别。
单词卡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就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所有生物的DNA上都写有遗传基因,它们是建构和维持生命的化学信息。通过修改基因,科学家们就能够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