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依靠产业集群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几个区域中,浙江的“块状经济”最为独特。诸暨市作为浙江“块状经济”的典型代表,近些年的发展历程几可视为浙江经济的一个缩影,而县域城镇多元繁荣的所谓“诸暨模式”,也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方发展区域经济研究和效仿的对象。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2006年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算结果显示,诸暨市位列百强名单第14位,较上年提升了10位,社会经济发展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主要以企业家奋发刻苦的个人品质为动力的“块状经济”,在特定历史阶段和特定社会环境下虽然可以形成巨大的发展优势和不俗的经济效益,但它毕竟只是产业集群的低端形式,而随着发展环境的改变,诸暨市以及整个浙江省的“块状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除了“零资源”这种固有缺陷,以及包括“民工荒”在内的基本生产要素条件的恶化,产业扩张不完善、缺乏创新机制、依托于低成本和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减弱,产品档次不高、资源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以及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等问题,已经成为“块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何为“块状经济”寻找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实现产业升级,成为诸暨人以及所有浙江人必须认真对待和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经济学“菱形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行业或产品,不管是成熟的集群模式还是初级的块状模式,总是体现为菱形结构,即高端和低端产品都少,相对集中的是中端产品。引导集群优化的肯定不能是那些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像诸暨主要生产袜子、衬衫、小五金等处于国际分工整个价值链最末端产品的集群企业就是如此,而只能是那些生产高端产品的企业,或者至少是行业领先的处于菱形腰部以上的企业或企业水准。也就是说,优化产业集群首先需要从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入手,就“块状经济”而言,克服技术含量不高、数量多、规模小和产业雷同等弊端,在产业内部培养一批高端产品和优势企业,是其集群优化、升级的首要任务。
诸暨市把设立市长质量奖作为政府鼓励企业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带动一批企业重视质量,追求绩效管理,引导整个产业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攀升,并以此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由速度型向效益型和质量型转变,这就找到了实现“块状经济”升级的切入点。如果其他地方也都能像诸暨市这样做好质量大文章,努力开创以产业集聚、专业分工、质量美誉为明显特征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那么区域经济发展就会实现新的突破,获得更健康、更长远、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