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中国行会乱象调查:是制造涨价还是遏制倾销(2)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行业协会:向左走?向右走?

  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路高歌的当下,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速度有些瞠目结舌。7月份我国CPI同比增幅5.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5.4%,非食品价格上涨0.9%,创出10年历史新高。尽管专家分析下半年食品价格上涨势头将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有可能控制在4%以内,但是涨价风潮的矛头剑指偏锋,行业协会似乎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涨价罪魁的帽子一下子戴在了行会头上。

  “涨价风”逼行会走上前台

  尽管房价一路飙升,成品油的价格也在不断上调,家具家电等行业也在提高价格,但是公众对此虽有评议,却从没有像食品涨价这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猪肉涨价、粮油涨价、禽蛋涨价、豆制品涨价,这些涨价风一波紧随一波,不说老百姓的钱袋子能不能禁得住折腾,单这应接不暇的涨价信号就让人眼发呆心发紧。

  自7月26日起,方便面陆续涨价的生活现实成为涨价风潮中的聚火点,当“哄抬物价”、“价格串联”、“合谋涨价”等真相被媒体揭露时,公众的愤怒达到了极点,律师界开始向肇事者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又称方便面中国分会)“发难”,河北的郝际广、梁子显和赵红民等律师在8月1日上京向国家发改委当面递交了《关于对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等涉嫌操纵市场价格的违法行为进行认定并予以行政处罚的申请书》。

  国家发改委迅即发出通知,强调对经营者之间串通或者通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以协议、决议、会议纪要、协调、口头约定等方式合谋涨价的行为,各级物价主管部门要严厉查处。

  8月13日,国务院又发出关于落实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紧急通知,其中明确提出重点查处经营者串通定价、合谋涨价等价格违法违规行为。

  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报,通过该部门价格监督检查司立案调查,认定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及相关企业涉嫌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违反《价格法》。发改委责令其立即改正错误,消除不良影响,并将依法做出进一步处理。

  当日,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发表了致广大消费者的一封公开信,声称“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我会的做法违反了《价格法》有关规定,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当依法整改。经过认真反思和检讨,我们认识到,过多地强调了行业生存,而忽视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市场的稳定。此次方便面涨价事件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我们深感内疚,并向广大消费者致以深深的歉意。”

  随后“方便面企业被行业协会害惨了”等声音出现在部分媒体上,行业协会因此集体受累,被逼无奈地站在公众道德的“量刑台”上。

  如果说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被认定为“非法组织”而可以让行业协会少一些诟病,涨价风波中一些准行业协会为谋求行业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的行为却令公众齿冷:今年8月8日,吉林省吉林市豆制品协会召集10余家豆制品企业开会,串通提高全市干豆腐价格,欲将干豆腐制品零售价由每公斤4.6元涨到6元;今年5月,石家庄市容环境卫生协会车辆清洗专委会统一全市洗车行业价格,小型车辆每车15元、中型车辆每车20元至30元、大型车辆每车40元至60元,大幅涨价约50%;河北省衡水市网吧协会今年5月组织市区70家网吧统一提价,涨幅在50%左右,涨价理由是稳定网吧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而最终这些联动行为或崩盘或表里不一的结果,更让行业协会置身在“笑柄”的境地。

  行会乱象

  在一系列涨价风波中,处处可以看到行业协会的身影。行业协会言之凿凿地表示,涨价是为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必需。

  而另一方面,行业协会乱收费、乱评比的阴影还没有散去。“不干正事,整天挖空心思从企业捞钱。”杭州一位企业负责人反映,“最近每天都会接到很多协会的电话,一开口就号称是某部委下面的协会,不外乎邀请参加评奖、评优,每项都要钱,多的几万,少的也要好几千。”

  “入一个协会费用也不低,少的几千元,多的达十来万元。”北京一位民营企业老总抱怨,“关键是交了钱入了会,并没有从协会那里得到什么服务。只有在下年通知交会费时,才想起有这么个协会存在。”

  据了解,近年来协会举办的各种“评比”花样繁多,比如“年度品牌”、“消费者满意奖”、“十佳称号”、“最信赖品牌”等。2007年1月11日,中国质量协会等单位发布了部分白色家电的“比较实验”结果,结果发布后的第四天,中国家电协会公开提出质疑,认为中国质量协会不具备抽查的权力,所谓的评测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这种协会之争,让人感到不是争着为企业服务,真正争的是背后不菲的灰色收入。”企业的评价让行业协会无地自容。

  如果跟此次涨价风波中行业协会的表现相比,行业协会又可以戴上两个极端艳丽的脸谱:为自己谋利唱“白脸”,为企业谋利唱“黑脸”。

  这样,一边是行会自身利益的极端化,一边是企业利益的极端化,行业协会表现出来的行为要么是为自己服务不顾行业协会的应有职能,要么只考虑为企业服务而不顾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顾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在方便面涨价事件之前,行业协会的诚信危机恰恰出现在因与政府存在丝藕关系的“乱收费”、“乱认证”等方面,因此“二政府”的脸谱被大家死死盯住,这样行业协会存在的服务于行业的原初意义被抹杀,成为行业协会发展的困局。

  但是在上述困局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时候,敢冒法律之大不韪陷身合谋涨价事件中,恰恰暴露了行业协会发展的另一个困局:不考虑社会责任的服务对企业来说不是好的服务,反而是一种伤害。

  比如方便面行业,小麦、棕榈油等生产原料的涨价的确增加了方便面的生产成本,因为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的从中作梗,造成整个行业的社会形象受损,本来可以借助正常的价格协调机制维护企业利益,却因为行业协会的霸王餐之梦而沉舟折戟。

  无论是单纯依靠“权利寻租”压制企业“进贡”求得生存,还是低下姿态不顾违法与否为企业提供盈利服务谋求成长,部分行业协会似乎还找不到北,无论向左还是向右都难得好评,其生存危机依然没有找到破解的利器。

  当企业遇上行会

  行业协会当然不会是单一色调,尽管其弊端在公众视野陆续出现的事件中穷形尽相,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却是客观存在的。

  李建华是中商企业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国百货纺织品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中国纺织商业协会会长。

  谈起协会的职能,李建华说,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来看,行业协会已普遍成为各个国家行业信息的集散地,成为各种行业技术标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甚至是国家制定产业政策的主要参谋和建议者。行业协会可以对国际市场的商品数量、价格、流向,各国外贸政策的调整和专利、技术标准的变化等,进行科学的跟踪和分析,然后及时传递到各个协会成员手上,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向政府提出各种报告和建议。

  协会作为一种中介,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作用是政府和企业不能替代的。这也正应和了经济学家提出的由政府、协会、企业共组的市场经济成员才是健康的经济发展道路之说。

  如何平衡处理好协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何发挥行业协会纽带和桥梁作用,密切政府与企业间的联系,如何发展和推动行业的联合与合作?要做好这些,作为企业家兼行业协会负责人的李建华明白,理想远非落到纸面上那么容易。

  李建华说,单方的利己是绝对行不通的,企业是人的放大,在与社会的交往中,利己与利他是统一的,并且利他是利己的前提。

  他的经验是,绝不能高高在上,把自己当作是“二级政府”,而是要定位在服务,服务一定要心诚,不能有计划经济的遗风。同时协会要先知先觉,如果协会忽略了趋势的过程,就无法找到趋势与自己的连接点。

  李建华已经把自己经营企业的风格融入到行业协会的建设过程中。

  与李建华有同感的是鞋王王振滔,身为奥康集团总裁的王振滔郑重表示,“我成功的经验是,政府不支持的项目,奥康坚决不做,行业协会不支持的项目,奥康也坚决不做。”

  这个鞋王对行业协会的尊重和信任可见一斑。当然,这起因于行业协会这样的组织曾经为他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

  在王振滔起家之初,温州鞋曾遭到各大市场的挤对,为了温州鞋商的发展,1988年6月,中国皮鞋行业第一个行业协会“温州市鹿城鞋业协会”,在温州鞋业处于水深火热之时宣告成立,来自温州的52名企业家点燃了“诚信之火”、“品牌之火”。之后,王振滔在参与行业协会的进程中迅速成长。

  这表明,行业协会与企业关系并非水火不容,也并非不能和谐共处,当下,理应按照市场经济的特点谋求共荣之路。

  改造,政府视野中的行会

  事实上,政府早有决心要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1998年,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的通知》,禁止“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现象。

  2003年10月14日,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

  2005年3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行业协会的宗旨是为会员服务,提出“开展行业调查研究,掌握行业动态,提出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立法方面的建议”等十三项主要职能。

  今年5月1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此意见从国家层面把政府和行业协会彻底分开,这对于进一步理清政府职能,规范行业协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意见》显示了强烈的放权信号,以及要求协会、商会要具备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相契合的责任和职能。

  但也有专家指出,这个规定对公务员退出行业协会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安排,而只是“限期分离”,同时仍留有“确需兼任的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审批”的余地,这些都为公务员退出行业协会留下了不小的“口子”。

  “我国行业协会要走出困境,像国外某些行业协会那样有所作为,惟一有效的办法,是放开行业协会的准入门槛,取消双重管理,淡化官方背景,彻底解决行政化倾向严重及过度依赖政府问题,真正回归民间。”北京中盛律师事务所杜立元律师建议。“要加快行业协会的管理立法,进一步明确行业协会的性质、宗旨、职能、管理体制、监督机制等,以市场化促进行业协会的发展,国家应该用铁腕手段统一推进全国各地行业协会与政府脱钩的步伐,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强化服务功能,使之成为真正代表行业和企业利益、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行业会员公认、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自律性组织。”

  行会烦恼需法律解决

  ■ 本报记者 宋宗合

  “牙防组”、“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在瞬间成为出问题行业协会的代表,也因它们的“丑陋”让行业协会蒙羞,不断被查处的行业协会串通哄抬物价事件更是让行会受到唾骂,行业协会这个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烦恼。

  方便面协会真假之辩

  “世界方便面协会”又称“世界拉面协会”(简称IRMA)是一个于1997年3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行业商会。“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于2004年10月8日在第五届中国面制品产业大会上正式“成立”。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成立于1994年,原名为米面与烘焙制品分会。2004年经过民政部批准,更名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为学会的二级分会,秘书长为孟素荷。

  而“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事务局局长正是由前文中的“秘书长”孟素荷同时兼任。

  据孟素荷称,在前不久参与国内方便面内部价格协调会议的“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与“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面制品分会”,虽然名称不同,但同属一个机构。因“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在进行国际交流时的对应机构为世界方便面协会(IRMA),为了与该机构更有效地沟通,同时为了能代表国内企业界的整体力量,IRMA建议该“面制品分会”以IRMA中国分会的称谓平等参与交流,不存在隶属关系。孟说,“中国分会”只是“面制品分会”的工作内容之一,并不是平等的关系,之所以有另一种称谓,纯粹是为了交流方便,但基本上是沿用面制品分会的工作框架。

  至于原协会以一个新的称谓开展工作时,这个新称谓是否需要到相关部门备案?孟对此解释说,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或者说,孟根本没有意识到一个社会团体同时自行用两个名称对外开展工作,本身就是违法的。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2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