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山东青岛质量兴市工作新局面的经验和思路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山东省青岛市自2001年正式启动质量兴市工作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持把以质取胜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把“质量第一”作为企业的信誉、城市的形象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确立了同步突破两大战略、协调推进三个建设、着力抓好一个保障的质量工作思路,经过积极努力,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从注重数量和速度向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转变。2003年和2006年,青岛市两次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称号,成为唯一两次获此殊荣的副省级城市。

  突出名牌和标准化两大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青岛是我国最早实施名牌战略的城市,也是技术标准起步较早的地区。进入新世纪,青岛市把推进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作为质量兴市的核心,立足于争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名牌,立足于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着力实施新的突破。

  深入推进名牌战略,打造品牌产业群体。名牌是城市竞争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发挥名牌产品和优势行业对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实现集约发展、集群发展是青岛深化推进名牌战略的更高追求。几年来,青岛市逐步走出了一条推进名牌创建、培育品牌簇群的发展之路。一是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专家咨询、社会参与的名牌培育创建机制,大力推进品牌创建工作。组建了市名推委,明确了22个相关部门的任务职责;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了市、区两级培育体系。经过不断努力,目前共有2个产品获中国世界名牌称号,54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20个全国驰名商标。2005年和2006年,青岛市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品牌之都”。二是发挥聚集效应,发展品牌簇群。在逐步形成名牌群体基础上,以各级名牌企业为龙头,选取家电电子、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等8大品牌簇群,制定了中长期发展目标,出台了以实施集群化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关于促进品牌经济发展的意见》;按照以牌扩业、以牌聚群、以牌成链、以牌引才这4种模式,引导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分工协作,力争形成各大产业结网式产业链和集群化产业聚集。2006年,全市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3.1%的136家省级以上工业名牌产品企业,实现销售总额、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分别占到41%、46%和42%,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43%;海尔、海信、澳柯玛3家企业带动本地配套企业超过1000家,8大品牌簇群初具雏形。

  加快推进标准化战略,增强产业整体素质和研发能力。标准代表着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和竞争力。近年来,青岛市通过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引导企业参与标准研发,促进技术标准战略向纵深发展。

  一方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目前,全市企业备案标准总数已近7000项,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5%;主要工业产品80%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标准化工作向其他行业领域延伸。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获得批准;17个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相继验收;探索制定地方服务标准40余项。

  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参与标准研发,形成重点行业标准研发高地。截止目前,青岛市企业承担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秘书处1个,承担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分委员会(ST)秘书处6个。企业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86项、行业标准200项、地方标准100项。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逐步转化为标准。海尔集团的热水器防电墙和双动力洗衣机2项标准已被接纳为国际标准提案;创统科技公司的EPS逆变应急电源等成为国家标准。同时,高度重视标准化在其他行业领域的引领规范作用,加快在现代服务业优势行业和社区管理、城市建设、奥帆赛筹办等方面的标准研发与实施,增创新时期城市竞争发展的新优势。

  协调推进“三个建设”,筑牢质量基础提高整体水平。围绕国家和省质量工作整体要求,结合青岛实际,重点加强质量信用监管体系、出口产品质量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强化质量信用监管体系建设。首先,全面落实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质量信用监管责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充分发挥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山东金质区域监管信息系统、企业质量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抓好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领域质量监管工作。

  其次,建立健全统一、协调和信息共享的质量监管工作机制,重点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等重点产品的质量问题。初步形成区域监管、诚信建设、公正检验、执法监督环环相扣较为严密的质量安全监管网络。近几年,青岛市产品质量国家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工程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加强。

  强化出口产品质量体系建设。2006年,青岛本地企业年出口总量已突破200亿美元,是2001年的2.7倍,这得益于多年来狠抓出口产品质量。主要抓了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从源头抓质量。帮助重点出口企业建立健全各类质量生产保证体系、自检自控体系,全面强化质量监管,出口产品实物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9.8%。5个品牌获国家出口免验品牌、9个品牌跻身商务部出口名牌,分别占全省的38%和39%。

  二是强化出口企业质量基础工作。全市出口企业通过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HACCP认证的达到1074家,占全省的25.9%;食品出口企业国外和国内卫生注册场次,分别占到全省的34.1%和26%,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完善出口贸易壁垒应对机制。建立了WTO/TBT青岛通报咨询中心,对全市绝大部分重点出口产品涉及的国家地区贸易壁垒情况实施跟踪研究与信息服务。建立了由10多个部门参加,涉及水产品、蔬菜、禽肉三大主要出口农副产品的长效监管体系,针对主要市场标准要求,完善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适应力。建立了有关专家组成的WTO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政府、商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全市出口反倾销应诉体系,抵御与破解技术贸易壁垒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技术创新是做好质量工作、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为此,青岛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培育一批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搭建一批技术服务平台“三个一批”抓好全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在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建设方面。目前,全市1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国家认定,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技术中心研发投入一直保持在占销售收入5%以上的高水平;海尔、海信、中石化安全工程院建设的3家实验室,获得国家首批企业国家级实验室认定。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企业研发机构为骨干,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城市创新体系,5年来各级重点实验室由62家增加到目前的8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由89家增加到150家。

  二是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方面。智能交通、无线射频、网络家电、300公里高速列车、1000KV超高压交联电缆、高亮度LED和LED背光源、水处理膜材料技术以及太阳能光热光电和生物柴油等循环经济领域的一批关键或核心技术正在突破,带动企业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是在打造一批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及检验检测平台方面。2006年,市政府投资1.47亿元,开工建设了国家橡胶制品及轮胎和电子家电电器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检验检测基地。建设完善了国家级出口重点实验室14个,区域性中心实验室8个。

  完善质量促进保障机制,营造良好质量环境。青岛各级党委、政府把质量工作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凝聚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初步形成。

  完善领导体制。成立了由青岛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把质量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的绩效目标考核,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大质量”工作格局。

  强化政策扶持。先后出台了《青岛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青岛市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青岛市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等多项规定,明确了在金融信贷、技术改造、免检通关等方面一系列政策。三年来,市政府逐年加大对质量兴市工作投入,用于新创知名品牌的奖励资金就累计达1.5亿。今年又出台了《青岛市标准研制资助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

  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连续多年开展以“科学发展,质量第一”为主题的质量振兴活动,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和食品安全,全市上下对质量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市民质量法制意识越来越浓,企业的质量责任感越来越强。创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品牌和一流标准成为全社会共识,追求卓越上升为青岛的城市精神之一。

  在近期召开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对今后一段时期的质量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山东省质量工作会议的召开,又对全省质量振兴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青岛市切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目标,坚持质量兴市工作要有新高度、新深度、新广度,把加强质量工作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改善民生等六个方面紧密结合,不断开创青岛质量兴市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为山东省青岛市副市长)

作者:吴经建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1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