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种公开的消息看,这条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多载波技术中,最初的专利发明人是清华大学的校友,而且已经获得美国国籍,并且先后在美国和中国成立了凌讯公司。清华大学曾召开发布会,一再澄明,国标的专利问题不容置疑,所有与标准相关的专利都属于清华大学职务发明。
但业界的疑惑首先来自凌讯公司股权结构。在清华大学前段时间召开的发布会上,组织者称,凌讯公司最大的单一投资方是清华大学控股; 而媒体调查的结果却否定了这一说法,认为凌讯公司经过数轮融资后,清华大学的股份已经被大大稀释,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专利发明人是美籍、法人公司也非中方控股公司,而清华大学一再宣称其相关标准的专利都属清华大学职务发明,两相对比,还是让人觉得非常别扭。 如果这条标准的专利发明人不是已经获得美国国籍的清华大学校友,而是在清华大学正在任职或者任教的科研人员,那么所有的问题都不复存在,那么这条国标也会变得堂堂正正。
遗憾的是,事实与愿望恰恰相反。 此外,在专利授权、芯片生产、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商业推广、系统更新等诸多环节上,都有业内人士表示不解。在这项国标的产业环节上,广电系统是最后的应用单位,但广电总局事前已经放出声音,批评融合的国标并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而且由于芯片缺乏导致系统测试延误。因此在8月1日,国标将以何种方式实施需打一个问号。
在北京、上海和深圳,采用欧洲标准的移动电视系统已经运行多年,而且表现稳定; 国标一旦实施,意味着这些系统要进行必要的更改,成本谁来负担现在没有明确说法。而且,一些地方运营商也显得比较困惑,他们的问题出在由于国标的产品和设备拿不到手,面对已经成熟起来的市场却无法马上将系统建立起来,由此会错失市场良机。
另外,据媒体的报道,由于此项国家标准是由上海交大提供的单载波技术,和由清华大学提供的多载波技术融合而成。但是,双方都已经成立了各自的商业运营公司,而且已经在各地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推广,已经销售出大量的相关产品和设备。有人猜测,正是双方的这种做法,促使了广电总局全国发文,杜绝各地采购非国标的产品。
随着8月1日的逼近,围绕着这条标准的争论和质疑越来越多,不同产业链条上的环节都在做各自的打算,本来应该完整和统一、拧成一股绳的链条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且目前并没有真正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也有人担心,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加上广电总局,以及其他利益方的分歧,是否会让这一国标陷入死胡同?另外距北京奥运会召开还有一年,留给国标的时间已经非常短了,目前的混乱局面,真让人担心国际如何去面向奥运会。这不得不让人们想像,在无法厘清头绪时,国标是否会给本来已经成熟的欧标一个机会,使其渔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