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行业标准仍需规范 饮料市场茶花盛开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盛夏已到,喝饮料不再仅仅是为了解渴,健康和美丽成了更多年轻一族的追求。于是,茶饮料成了今年饮料市场的消费热点。笔者在一些超市看到,各类茶饮料已是饮料销售大军主力之一,各类绿茶、红茶、生茶、乌龙茶、大麦茶、茉莉茶等,品种甚多。上海饮料行业协会去年曾举行“饮料与市民”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茶饮料已成为饮用水之外消费者购买最多的饮料,大大超过碳酸饮料及含乳饮料。

  到底什么饮料可以称为“茶饮料”?笔者在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官网看到,“茶饮料国家标准草案”当前正在制定中,新的茶饮料国家标准将对茶饮料的名称、范围和功效进行详细规定。如对添加特殊果汁的茶饮料,原果汁含量未达到5%时,可归属于果味茶饮料,对茶多酚含量达不到要求的产品,划为“茶味饮料”等。

  饮料市场“茉莉花开”

  入夏以来,在易初莲花、家乐福等超市里,茶饮料成为促销力度最大、种类最多的饮料种类。茶里王、桂花清茶、大麦茶、凉茶等茶饮料均被摆在显眼的位置。在中山公园的一家超市的饮料销售区,一位销售人员表示,目前茶饮料的销售额约是该超市饮料总销售额的60%。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茶饮料的增长速度高于果汁、水、碳酸等即饮饮料,排在首位。

  值得关注的是,各种茶饮料中,茉莉茶饮成为这一市场的“当家花旦”,仅口味就有三四种,涉及到康师傅、雀巢、统一、农夫山泉、今麦郎等近十个品牌,共同演出了一幕“茉莉花开”的夏日图景。就连一向以乌龙茶饮料闻名的三得利,除了将乌龙茶以全新包装亮相外,还根据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推出全新茉莉味和桂花味的低糖乌龙茶。

  天然低糖符合健康要求

  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观念正一步步地改变,不再单纯偏向于所谓的“口感”,而是越来越讲究天然、低糖(无糖)、营养。茶饮料以其清凉解渴、防暑降温,兼备营养和保健功效的特点,迎合了消费者崇尚自然、有益健康的需求,从去年开始即显出流行势头,在国内饮料市场的份额大大提升(占比23%),大有赶超碳酸饮料(占比30%)的趋势而成为饮料市场上的新主流。

  此外,茶饮料低糖的特点也正好规避了糖价( 3474,-51,-1.45%)上涨的压力,在满足消费者口味的同时满足了经营者降低成本的要求,双重动力引发了众多商家争相开发茶饮新品的热潮。目前市场上的茶饮料种类齐全,有红茶、绿茶、乌龙茶、果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花茶饮料等。

  相关标准有待完善

  目前,茶饮料在全国饮料市场约占15%的份额,但这类产品还没有国家标准,只有部分条文强制执行的QB2499-2000行业标准。但行标执行的这几年来,茶饮料行业不断发展,标准不配套的缺陷也日益显现。

  2000年推出的茶饮料行业标准,主要对茶饮料理化指标如茶多酚和咖啡因的含量做了强制性规定,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规范。但该行业标准属非强制执行,对市场规范不够。另外,有关专家和企业也早就指出,这个标准已经相对滞后,尤其是茶内所含物质成分的浓度、卫生指标、营养物质的保留指标等,还不能与国际上茶饮料向不加任何添加剂的纯茶饮料发展的趋势同步。

  同时,有关人士对这一行业标准的推行力度表示担忧。由于该标准对于茶饮料的加工工艺过程并无明确规定,只是适用相关卫生标准的各项指标,使一些茶饮料生产者不受法律约束,扰乱了市场秩序。业内人士透露,除了销往国外的速溶茶饮料的茶粉对茶叶选择要求较高外(因国外卫生指标等要求高),目前国内经销的大部分茶饮料选择的多为中低档茶叶。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0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