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民生账”,首先要了解机动车尾气中各种有害成分对市民身体健康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在全球范围内,人们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对公共健康造成的巨大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计算,每年大约有80万人死于城市空气污染,在西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每年死于城市空气污染的人数超过35万。另外,城市空气污染还会引起慢性疾病增多、住院人数增多、降低城市能见度等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此前,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李新民也曾表示,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机动车辆的迅速增长,城市空气污染正由煤烟型污染向煤烟与机动车混合型污染转变,一些大中城市频繁出现灰霾天气。由于我国机动车使用的油品质量低,排放水平不高,机动车已经成为大中城市的重要污染源。
由此可见,主管部门严格执行既定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上顺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国策,下关乎民生、顺应民意。在国内机动车保有量逐年猛增的背景下,不严格控制新增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么,对于有些地方油品可能跟不上汽车排放标准升级的担心,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呢?对此,首先应当明确的就是车辆与燃油应当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考虑。汽车生产厂商固然应当用各种新技术满足环保部门的法规要求,但是这些新技术对燃油品质都非常敏感。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副总裁陈实就认为,目前市场的燃油品质在车辆的生命周期内不能保证其动力总成系统及排放控制系统的性能一致性。实际上,这意味着国家公布了环保标准,汽车厂家生产出了有能力达到标准的产品,消费者为排放标准升级的汽车掏了更多的钱,但是由于石化企业可能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拿出符合新标准的清洁燃油,最终在一些地区,关乎民生的环保目标将无法在短期内真正实现。
据国家环保总局大气与噪声处丁焰介绍,按照《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要求企业要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第Ⅲ阶段要保证5年或80000公里,第Ⅳ阶段要保证5年或100000公里排放控制达到标准要求。“正常使用条件下”,显然必须包括让国Ⅲ、国Ⅳ的汽车喝到相匹配的燃油。可以预见的是,随着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逐步扩大使用范围,环保部门将加强对在用车的监管力度,消费者对油品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从这个角度看,石化企业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加快燃油品质与世界接轨的步伐。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给国家的环境保护和能源供应造成了双重压力。按时实施国Ⅲ排放标准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尽最大可能保护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但是,新标准实施后,环保的“球”也就传到了石化企业的脚下。在环保、民生的大考题前,他们会有何种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