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迎接品牌信誉时代

点击数: 284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一个时代总是在前一个时代的繁盛期开始孕育。当中国企业满怀热情为自己的产品争取知名度的时候,品牌信誉管理的诸多课题已经等在名牌的入口。这让那些原以为知名度是最后港湾的企业家们忽然面对信誉危机的风浪而手足无措,不得不重新拉起风帆,为品牌遮风挡雨。

  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全面质量管理到90年代末的名牌战略推进工程,短短的十几年,中国市场经历了质量管理时代和名牌发展时代。质量管理时代以轰轰烈烈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为标志,以全民质量意识的整体大幅度提高为结果,将中国市场推进到以产品为核心的竞争时代。质量时代,市场关注的焦点是:产品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生产,那些标有知名商标的产品是否真实,购买廉价的产品具有多大风险等等。可以看出,质量时代的核心是市场的安全。按马斯洛学说来划分,属于市场的最基本层次的需求。质量时代最突出的贡献当归结为全社会对标准的认可与奉行。技术、计量、检验等名词,在企业生产、产品销售、市场流通中随处可见,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也成为市场流通中的硬杠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不再将国家标准作为产品宣传的卖点,而且,国标也不再是高于其他标准的宝贝。恰恰相反,一些优秀企业已经将自己的标准升过了国家的水平线。

  在产品质量提高的同时,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过剩经济很快成为中国企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卖出去是硬道理”也成为企业家的必诵经。于是,中国市场进入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名牌发展时代。这一时代以举世瞩目的“中国名牌战略推进”为标志,以一大批名牌获得“中国名牌”称号为结果,将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的市场竞争推进到以产品质量为基础,以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主要动力的市场竞争时代。

  名牌时代,中国企业刚刚从“皇帝女儿不愁嫁”“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幸福时光,进入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商家越来越难伺候的尴尬日子。“活下去是强者”“升起来是太阳”这些亚洲经济危机期间流行于市场上的口号,虽然过于直觉化,但也清晰地反映出过剩经济初期商家挣扎的心态。因此,名牌时代不可避免地带着“卖出才是硬道理”之类的浮躁气。这种浮躁表现为:过分包装,有名无实。在企业生产能力、产品质量、销售实力尚未完善之时,便大规模地投放广告,不炼内功炼嘴功。结果力不从心,难以维系,好端端的企业被自己的大嗓门给累垮了。秦池酒厂的失败就是很好的例子。制造噱头,炒作热点,把科技发明及人类生活的未来展望等概念当成宣传由头,制造卖点,误导消费者。喧嚣一时的纳米技术就是典型的例子。一些企业甚至宣传天然制品也采用了纳米技术并堂而皇之地在全国大肆宣传,令人啼笑皆非;无中生有,制造名牌。利用人们对生命与理想的渴求,以国际科研成果为诱饵,虚拟各种概念,将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制造成名牌产品。所谓的“人造核桃酸”就是利用制造出来的名牌骗人的伎俩;随波逐流,追名逐利,热衷虚名,醉心于各种名头的争夺等等。

  名牌时代中国企业学会了叫卖,中国传媒业因广告量的大幅提升而获得长足发展。2004年央视广告70多亿元,堪称名牌时代的大赢家。但是,中国企业家在拼命叫卖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消费者已经将叫卖的语调、推销的产品与叫卖者的行为、形象联系在一起,于是,市场竞争又进一步升华。

  从市场现象看,中国市场近年来知名企业的知名品牌不断面临丑闻事件的纠缠,导致市场大幅萎缩,甚至是品牌消亡,企业破产。严峻的现实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名牌是否是市场的“东方不败”?名牌内涵是否仅仅是品牌的知名度或关于知名度的称号?为什么名牌产品的质量问题或名誉问题甚至是微小的瑕疵更容易成为市场的众矢之的?社会对于那些相对优质的品牌为何更缺少宽容?这些问题的解答只能求助于一门新的学科——品牌信誉管理。品牌信誉管理进入市场并逐渐为企业认可和接受,标志着品牌信誉时代的到来。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是催生品牌信誉时代的最基本要素。全球化使所有品牌进入同质竞争时只能以品牌背景为区别要素。这种背景差别就是信誉指数的高低,其中的内含十分丰富,在国际上已经开始研究,并正在学科化。信息网络化为品牌信誉的基本信息的畅通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品牌信誉时代以品牌的社会公信为标志,以公众(消费者)的满意度和科学评估指数确定品牌信誉度为手段,以提高品牌稳固度和消费者忠诚度为目标,将市场推进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市场效益相关联,进而达到品牌信誉竞争时代。名牌时代使市场竞争主体的关注点集中在产品销售与利润的获得上,其导向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品牌信誉管理使市场关注竞争主体的全部行为,并将对其行为的综合评估与对其品牌的评估相结合,最终影响到对其品牌的取舍及其利润的获得,其导向是企业社会效益影响经济效益。

  品牌信誉管理全面超越了质量管理和名牌发展的层面,是将企业作为利益主体,利用经济杠杆对社会责任进行制约的高境界的社会管理。它包括企业对公益事业的参与程度,对税务的诚信度,对环境保护的态度,通过产品生产、售后服务表现及对消费者的态度,消费者的满意度、忠诚度等等。品牌信誉管理是市场经济秩序走向良性运转的根本性的管理方法。它的突出特点在于让企业这个利益主体将利益最大化的关注点从产品转移到企业自身的社会行为和形象上,将社会目标与企业目标在利益点上一致化。企业的经营不仅要考虑利润,还要考虑社会责任;不仅要考虑市场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因素。利润不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障碍。企业的经营目标由未来的一个变成两个,即利润目标和信誉目标。前者是生存,后者是发展。而且,如果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那么,眼前的生存也要受到影响。

  发展前景决定论,源自近20年企业无形资产市值的大幅提升。根据美国著名品牌信誉学家查尔斯·福伯恩教授的统计,世界企业无形资产市值占整个企业资产的比例由1982年的38%提高到1992年的62%,再到2000年的85%,其中最典型的是“可口可乐”,其全球总资产为1500亿美元,而有形资产总量为160亿美元,这说明可口可乐的无形资产市值占总资产近90%。由此可见,信誉已不仅是声誉、形象、观念问题,而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是企业的管理问题。品牌信誉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核心,形“虚”价“实”,以无形胜有形。加快研究包括信誉创建、维护、巩固、提升、修补(危机管理)的一整套的品牌信誉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发展、引进和维护企业品牌信誉管理系统方法,对创造和维护中国名牌企业的信誉,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市场价值。
作者:杨荣坚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5年02月2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