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食品的投诉总量比上年下降了4.3%,但涉及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投诉不降反升,分别上升了10.9%和19.1%。
投诉统计资料表明,食品市场现状仍不乐观,治理整顿不能有丝毫松懈。
食品质量问题多,占食品投诉总量的55.2%。投诉劣质奶粉坑人事件仍未杜绝,如广东省茂名、湛江、佛山等地消委会先后接到8起反映婴儿食用劣质奶粉后身体多部位浮肿、头大身子小等症状,诊断结果均为营养不良。还有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发霉变质、甚至混有异物;豆制品超量使用添加剂;注水肉、病死猪肉堂而皇之地摆上柜台;使用工业用盐卤制食品、制作罐头等。
食品安全堪忧。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中的有毒韭菜、木耳,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腌制食品及水产品在某些地方仍有发生。有的食品进货渠道不正规,对原料质量把关不严,甚至从无照经营的食品加工点或小作坊直接进料;为诱惑未成年人,故意将儿童玩具与食品混在同一包装内;非法生产者将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或野味加工出售。为保鲜或增加色、香、味,违规使用过量食品添加剂,甚至掺入国家明令禁止的原料。因餐饮场所卫生状况差造成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也屡见不鲜。
食品标识“猫腻”多。按照国家规定,食品的配料、成分和生产日期应当在包装上标注,而有些非法经营者采取乱标注、更改过期食品生产日期的手段,销售过期、变质及添加剂、着色剂、甜味剂、防腐剂超标的食品。
农村食品市场隐患多。农村市场历来都是不法商贩和无照经营者推销产品的重点区域,加上检测、监督机构缺乏,致使劣质、变质、有害物质超标、无卫生保证的食品通行无阻,这些都让农村消费者的安全权得不到保障。
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夸大和误导。如今保健消费需求日益扩大,众多保健品生产商、代理商以迎合消费者的愿望为切入点,随意夸大甚至是编造保健品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宣传其治疗某种疾病的功效,以此误导、欺骗消费者。有的保健食品还虚假标明食品配方的含量,暗示该产品具有祛病、延年益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