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标准化的缺失制约中国茶叶行业发展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全世界有20多亿人热衷于茶饮。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据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生产茶叶,涉茶人员约8000万人,2012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3578万亩,茶叶年产量达176.1万吨,2012年我国茶叶出口31.35万吨,位居世界第二,同比下降2.82%,金额10.42亿美元,出口均价虽有提升但仍偏低。以2011年的数字为例,我国年茶叶出口总量是32万吨,而斯里兰卡仅红茶这一项,每年的出口总量就达300万吨。

  虽然,表面上看中国拥有强大的茶叶资源优势,但是,中国仍存在在世界茶叶市场中整体竞争力低下,缺失国际化、规模化的大型龙头茶叶品牌、缺少市场话语权等尴尬现状。在中国茶行业中,就流传这样一句话:“中国7万茶企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

  之所以造成中国茶叶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缺少话语权的原因,是多层面的。首先,我国茶叶品种多,各个种类的茶叶加工工艺大不相同,且加工工艺陈旧老套,科技含量不足,难以达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其二,茶叶主产区的龙头企业或者知名品牌,也只是区域品牌,无法在国内做到家喻户晓,更谈不上世界品牌;其三,中国茶叶品多,各自的加工工艺不相同,主要加工一线的茶农根本不会去做研发创新,众多的茶企也是茶农做什么茶就收购什么茶,在茶叶研发创新方面投入不够积极,行业职能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也起不到引领研发创新的能力。要想破解茶行业存在的这种难题,则必须要依靠研发创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改变传统思维,才能让中国在世界未来健康茶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导致中国茶叶发展困境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茶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目前,我国生产的茶类大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尤其是名优茶,因此,需要企业制定产品标准。 1998 年国家统检对企业考核发现,只有 29.3% 的企业制定了产品标准, 70.7% 的企业无标生产。 另外,由于对标准不甚了解,不少企业不是将标准指标订得过高,就是订得过低和简单。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对标准意识的淡薄和对标准的功能和意义缺乏真正理解,无标生产或有标不依是造成我国茶叶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 而世界上其他主要产茶国,不论是茶园的管理,还是茶叶的加工,也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很高,为茶叶品牌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尽管近年来国家主管部门及各大茶叶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推进茶叶标准化的制定与实施工作,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由于我国茶叶的种类繁多,有些地区的同类茶叶有上百甚至上千的产品,而一项茶叶又涉及到感官评审和理化分析两大方面,形成了茶叶标准化专业性强,覆盖面广,技术复杂的特点。加上茶叶产品加工工艺的复杂性和生产的地域性,使得茶叶标准的制定难度较大。

  因为茶叶标准化的缺失,已经给中国的茶产业造成许多被动,加上茶叶冲泡方法的繁琐,同样茶叶不同人冲泡出来的口感和味道也大不相同,同样的茶叶就会给人感觉完全不一样。事实上,正是这些问题在基础层面上阻碍了当今中国茶业的全国、全球品牌化发展。由于茶产品本身的特点,以及消费习惯、渠道门槛,目前中国茶叶销售的主渠道依然是茶叶专卖店以及茶叶批发市场,所以中国茶叶要想走进全球市场,就必须解决标准化,快速方便冲泡等难题,否则市场全球化就无从说起。只有在彻底解决了茶叶作为现代商品必不可少的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问题,才能促进中国的茶产业更好、更快的走向世界。

  中国茶产业要全球化,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以产品创新研发为突破口,是打破目前传统茶叶标准化制定困难,推动茶叶品牌做大做强的一个有效手段。从几年前创新品种金骏眉,以及今年绿腾企业新研发成功的酒香茶都是对传统茶叶产品的革新,无不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巨大发展。因此,中国的茶叶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创造研发具有特色的,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茶叶新品类,以此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品牌,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从茶叶大国到茶叶强国的华丽转身。

作者:佚名 来源:东南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