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江苏镇江检验检疫局:科技创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由江苏镇江检验检疫局主持的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进出口油气输送管检验技术研究及质量波动风险分析》、江苏检验检疫局科研项目《煅烧石油焦CO2反应性和空气反应性的机理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超声瑞利波法测试金属材料表面应力的技术研究》三项研究课题顺利通过鉴定,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江苏检验检疫局科研项目成果被鉴定为国内领先。

  在检验中确立科研课题

  煅烧石油焦是镇江地区的特色产品,年出口量80多万吨、货值达28亿多美元,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镇江焦化厂、镇江碳素制品厂、镇江东亚碳素制品有限公司是镇江地区三家主要生产出口煅烧石油焦的龙头企业。镇江检验检疫局坚持有效服务镇江煅烧石油焦出口,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围绕煅烧石油焦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

  煅烧石油焦是铝电解生产用预焙阳极的主要原料。预焙阳极的CO2反应性和空气反应性直接影响到铝电解生产用预焙阳极的消耗量。国内对煅烧石油焦的CO2反应性和空气反应性研究相对较少。2008年,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分别对中国出口煅烧石油焦提出CO2反应性和空气反应性指标,因生产企业对煅烧石油焦的CO2反应性和空气反应性机理认识不足,生产工艺落后,导致出口煅烧石油焦的质量存在一定的波动,难以满足这些国家的技术壁垒要求,使得我国出口煅烧石油焦行业遭受了较大的冲击。

  面对技术措施,镇江检验检疫局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立项开展“煅烧石油焦空气和CO2反应性的机理研究”,经过两年的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并应用课题成果指导企业对原料配比及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生产出CO2反应性和空气反应性指标符合国际要求的优质煅烧石油焦。帮助企业破解国外技术壁垒,提升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了科研成果向应用成果转化,为镇江特色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实现了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镇江焦化集团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镇江焦’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优质品牌,得益于镇江检验检疫局科研人员帮助我们不断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和技术改进,镇江检验检疫人功不可没”。

  在实践中探索保障技术

  由镇江检验检疫局研制的《超声瑞利波法测试金属材料表面应力的技术研究》科研项目已通过江苏检验检疫局组织的科研项目鉴定,该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已申请国家专利两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建设的各项重点工程快速推进,我国每年需要使用大量的特种金属材料及构件,用于重点工程、国防大型设施、桥梁、水坝、高速铁路公路高架结构、海洋结构平台等。由于超负荷运行以及地质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造成一些大型构件在服役期内失效,危害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镇江检验检疫局紧紧盯着金属材料表面应力这一热点问题进行科学科研。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在工程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力往往在临近构件材料表面处达到最大值,在构件使用过程中关键在于测试材料表面处的应力。如果能对应力进行动态的监测,将会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

  他们从结构所能承受的载荷并对载荷进行动态监测,对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出发,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开展了“超声瑞利波法测试金属材料表面应力的技术研究”,通过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夹具装置解决了超声波探头和材料表面弹性接触和稳定耦合的技术难题,利用搭建的超声瑞利波回振法检测平台实现了对金属材料表面应力的无损、精确、快速检测,为各类金属构件的健康状态监测打下基础,为有关项目的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显现了检验检疫部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

  在把关中研究检验难题

  西气东输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大骨干工程,受国内外瞩目。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进口钢管81万吨,其中80%经由镇江检验检疫局把关检验;二线工程进口25万吨,全部经由镇江检验检疫局把关检验。

  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之前,我国按API标准生产和使用管线钢管比发达国家滞后约40年。西气东输工程所采用的进口钢管代表了世界同期最先进的制造技术水平,而在国际上很多相应的检验技术却不成熟或者存在争议,这为进口钢管的质量评价带来了困难,与此类似,国内高钢级管线钢及管线管正处于研发阶段,其工艺、技术指标的评价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高钢级管线钢及高钢级管线钢管材料性能的检验技术进行研究。

  镇江检验检疫局立足检验检疫实际,针对高钢级管线钢化学分析技术、金相分析技术、力学性能测试技术、断裂韧性测试技术、现场检验与缺陷评判技术进行了系统性应用研究,本着对重点工程高度负责的态度,针对高钢级管线钢中夹杂物的微观力学行为和外观缺陷对钢管使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解决了高钢级管线钢管质量评价领域的诸多难题,提高了检验检疫把关能力和有效性,对推动我国高钢级管线钢及钢管的开发、应用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对完善相关标准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西气东输进口钢管价格昂贵,单根价格近10万元,如果按照标准进行破坏性取样检验会对工程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大规模的取样检验必将造成进口钢管不能及时运抵施工现场,工程将面临工期风险。采用何种检验模式既能保证进口钢管质量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工程成本,保证国家重点工程的施工进度。镇江检验检疫局开展了相关检验模式的研究,并确立了“生产企业和监造单位审核备案+国外监造+抽样检验验证+监督管理”的全过程检验监管模式,该模式成功用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进口钢管的检验工作,达到了保证工作质量、快捷通关的目的,并为工程节约成本近4500万元。

  镇江检验检疫局坚持检验研究双推进,申请并主持完成的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进出口油气输送管检验技术及检验模式的研究”,该项目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科研项目鉴定,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课题研制期间申报国家专利六项,课题开发的埋弧焊接钢管焊偏量检测方法已被API 5L和ISO 3183标准采纳。该课题的研究为我国油气输送管业跻身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了检验检疫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作者:李干荣 宋广三 来源:中国质检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