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低标准设计让建筑“未老先衰”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我国现今建筑的平均寿命不到30年,而欧洲建筑的平均寿命则超过80年。中国建筑“短命”的原因何在?在中国工程院日前主办的“第59期工程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陈肇元指出,除了大拆大建等人为因素,过低的设计标准乃是“潜伏”在建筑物全寿命周期中的“基因缺陷”。

  设计寿命满足于最低标准

  某小区验收时刚获了质量奖,转眼一两年就裂纹满墙;受海水腐蚀的影响,某沿海城市一海豚馆建成5年就成了“危房”……如今的建筑似乎旧得“飞快”。陈肇元指出,大批建筑“未老先衰”的原因在于,耐久性设计标准过低。比如,我国规定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总体只有国际通用标准的1/2,由钢筋锈蚀决定的使用寿命只有国外的1/4至1/3。由于规范中要求的保护层厚度过薄,不少建筑物难以满足防火要求。

  据了解,目前我国一般建筑的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重要建筑为100年。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设计、施工单位将规范的最低要求作为唯一标准,以至于国内近年建成的大型纪念性、标志性建筑,没有一个设计使用寿命大于100年,而这方面英国的要求则为200年,英国国家图书馆的寿命已超过250年。

  部分安全标准今不如昔

  从盘锦燃气爆炸到衡阳大火,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隐患在一系列灾难性事故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陈肇元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总体偏低,常常一块预制板的滑落就能引发连续倒塌。

  令人惊讶的是,我国建筑安全的部分标准非但没有与时俱进,反而在后退。陈肇元举例说,我国办公室和宿舍楼板的承压标准从上世纪50年代前的400公斤/平方米,降低到现在的280公斤/平方米;商场、体育馆楼板的承压标准则从上世纪50年代前的800公斤/平方米,降低到现在的490公斤/平方米。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房屋总面积达180亿平方米,价值约45万亿元。如能“延年益寿”20年,则可节约投资18万亿元、钢材3.6亿吨、水泥10.8亿吨、砂石32亿方。

  一味求怪可能增加风险

  双螺旋式的大桥、抽象画般的不规则大楼,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型创意正在挑战建筑内在的结构安全。为此,陈肇元提醒国内建筑界,外型上的标新立异有可能让建筑最终丧失“生命线”。特别是在国外设计、国内施工的流行模式下,一味求怪的审美标准可能将巨大的安全风险转嫁到中国工程师身上。

  为此,陈肇元建议有关部门加紧制定建筑物全寿命质量安全管理条例,提高我国建筑物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和耐久性要求,尤其是整体结构的牢固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范立础则提倡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引入风险管理。他表示,虽然风险管理不可能消除一个项目中的所有风险,但至少能把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相反,无视风险的存在才是最大的风险。
作者:佚名 来源:星辰在线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0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