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质量:“金字招牌”的后盾
银川育新枸杞种业有限公司经理刘元恒,原是宁夏农业机械学校校长,退休后怀着对枸杞的情有独钟,买下一块荒地开始繁育良种枸杞苗木。随着效益日渐红火,老人奇思妙想于2001年建起全区首家枸杞叶茶加工厂,并借2003年民运会的窗口,使其一炮打响,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作为我区枸杞叶茶行业“元老”,一路坎坷走过,刘元恒最深的体会是,企业能有今天,主要是原料质量百分百的保障。由于有自己的枸杞种植基地,公司的原料全部由基地供应,统防、统治,每批枸杞叶茶采叶与加工前都要请银川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的技术人员到现场检测农药残留量,公司每年仅检测费就1000多元。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老刘曾从西夏区芦花台收购了250公斤干茶。虽然前期他亲自到种植现场测过农药残留量,但收购时仍有一些农民偷偷将没检测的枸杞叶掺入其中,致使所收来的干茶农残超标,为了不影响自己品牌的声誉,无奈之下老刘忍痛将收来的250公斤干茶付之一炬。
惨痛的教训让老刘终生难忘,他称宁夏枸杞叶茶将来成败的关键在于原料质量,看其农药残留是否达标。然而,目前我区大部分枸杞叶茶生产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原料基地,所用原料都靠从外地收购,如此一来茶的质量实难保证,这将成为我区枸杞叶茶产业壮大的一大瓶颈。
贴牌茶:让正牌茶不堪重负
作为地方特色产品销售的主要途径,旅游市场历来是枸杞叶茶生产企业的必争之地。但近年来,该市场呈现出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价格体系混乱等不良倾向。少数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贴牌销售、以假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品质差、价格低的产品反复冲击下,个别正牌茶反而被慢慢挤出了市场,有的甚至已渐渐濒于消亡。
目前全区枸杞叶茶已形成气候的生产企业共十余家,然而贴牌生产企业就占到60-70%%。例如,前几年市场上活跃的国康枸杞叶茶,由于生产企业停产转行,一些既没有原料基地,又没有生产设备的私营企业为了谋求利润,将其剩余包装盒买进,装上从外地收购的散叶茶,仍旧打着国康的招牌,借其“余威”生财。对于不了解内情的消费者,只知国康在市面上仍有销售,孰不知其内容早已面目全非。与之类似,据了解,中宁县有一拨专门生产枸杞叶茶的小企业,但其不卖散茶,而是将生产出的产品卖给百瑞源、杞茗、宁特、宁安堡等一些大企业,再由其贴牌后上市销售。据悉,收购的散茶每公斤15-20元,由于其成本低,贴牌上市后每公斤也就60-65元左右,比正牌茶低一半左右。不正当的竞争,再加上瞬息万变的外界市场环境,使得正牌茶企业深感岌岌可危。
业内人士称,贴牌茶价格虽低,但只能追求量而不能保证质。现在打价格战,价格低的产品也许销路比较好,但长此以往,市场无序状态制约了其发展,必然会使我区枸杞叶茶走入死胡同。
以次充好:扰乱市场没商量
作为一种新型茶品,仅靠沿袭传统的制茶工艺是行不通的,它既需要科技含量,也需要在生产中摸索经验。然而一些企业只看到眼前利益,不在工艺上、质量上下功夫,却从包装、品名上做秀,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使得枸杞叶茶市场硝烟迷漫。
枸杞叶茶不是全年生产,其采摘时间为每年4月15日至10月10日,5月中旬生产芽茶,9月份生产叶茶。自治区农林科学院园艺所的专家,通过3年实地观察和阶段性试验,最终确定只有在4月20日至5月20日为枸杞叶茶的最佳采摘期,这时通过一个冬天的休眠,得春生之气,芽蘖初萌,加之农药污染几乎为零,制出来的茶从叶形、口感均比其他时期的要好。为了严把质量关,去年园艺所一年枸杞叶茶的生产期不过40天。由于生产期短,枸杞叶茶的成本无形中大大提高,尤其芽茶,每公斤成本400元,但市场一些销售点竟只卖100多元。据悉,宁特叶茶批发价每条50元(每条120克),芽茶55元,而育新叶茶每条60元,芽茶则280元。究其原因,许多企业以次充好,甚至“挂羊头卖狗肉”,打着芽茶的旗号,卖的却是叶茶。在解放西街一家店铺中,记者就亲历了品尝茶与销售茶两种截然不同口味的事情。
地方标准:泽被后世的“通行证”
健康的枸杞叶茶,真正的好枸杞叶茶,是有一个客观标准的,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等级的茶所使用的原料应当何时采摘、采集哪部分的叶子及农药残留都要有严格要求,成本是一定的。由于枸杞叶茶是新生事物,不在中国茶叶标准之内,目前我区枸杞叶茶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地方标准,包括加工设备、型号、制作场地、茶叶的质量等等都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科院园艺所所长张晓博与刘元恒总经理共识,宁夏枸杞叶茶市场之所以如此混乱,正规生产企业之所以步履蹒跚,最主要的是地方标准制定的滞后导致市场不规范,无人管。随着枸杞叶茶市场份额逐年扩大,在效益第一的市场经济下,若继续无序竞争,枸杞叶茶这一金字招牌将有可能被砸掉,宁夏这一特色产品也极有可能落入他乡。只有有了地方标准,无序的市场被套上“紧箍咒”,宁夏枸杞叶茶才会真正做大、做强,成为泽被后世的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