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检验检疫局局长 詹思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具有较强的方向性、系统性、理论性、创新性和战略性,绘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也为中国特色质检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将继续朝着市场化、全球化、区域化和民主化等方向阔步向前。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就必须牢牢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强大思想武器,积极实践质检“十二字方针”,统筹兼顾、科学应对。要正确处理涉及质检的重大经济问题和复杂社会关系,主动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勇于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质检事业发展道路。
要准确把握市场化新趋势,着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中国经济市场化之路不可逆转,未来发展必须更加注重质量。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在市场化环境下,质检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重视妥善处理“收”与“放”的关系。“收”,即是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质检监管资源有限,必须主动转变监管理念,力求集中优势“兵力”,抓好最重要、最迫切、与民生联系最紧密的质量安全问题,力戒“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加快质检信息化步伐,推进信息化系统集成,提高集约度、增强聚合力,大力提升管理制度融为系统规则能力,更好约束执法者行为,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合规性。“放”,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功能。要在完善监管机制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社会资源,让消费者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质量管理。要按照《质量发展纲要》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服务作用,加强质量管理、检验检测、计量校准、合格评定、信用评价等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加快推动质量服务市场化。
要主动应对全球化新挑战,努力构建安全高效的对外开放体系。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创新开放模式,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主动回应进一步协调外贸发展“进”与“出”平衡关系的各种诉求。确保“出”的通畅,重在有效应对日益严苛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要突出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增加技术投入、扩大专家队伍,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建立多渠道的技术合作平台。推动企业采用国际化标准、促其增加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主动参与国际制标,使国际标准有利于我们的发展。要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为维护对外经济安全赢得主动。确保“进”的安全,重在提升保生态安全、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能力。发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杠杆效应,着力提升口岸核心能力考核指标的科学内涵,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形成严防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传入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进口产品召回制度,落实缺陷产品进口商和国外厂商的赔偿责任,积极探索进口商品分类管理,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要积极顺应区域化新要求,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海西发展规划、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政策,不仅为海西建设和福建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也为质检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立足区域优势特色,服务区域发展,重在处理好“守”与“创”的辩证关系。对内继续大力倡导创新创业。厦门检验检疫局要立足自身实际,积极研究探索,体现先行先试新作为,勇当质检改革创新试验田和两岸交流合作排头兵。在及时总结多年的对台理论研究、政策示范和实践创新基础上,继续深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持续研究提出深化两岸检验检疫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和建议,为两岸交流合作积累更多的有益经验,为涉台政策措施顶层设计提供更完善的实践样本。对外继续恪守合作交流主旋律。争取更多重视、关注与支持,推进更深沟通、交流与协作,搭建更好的合作多赢平台。着力打造海西、泛珠、泛长等区域服务链,健全完善条块联动。包括:深化口岸联检单位党建联创、密切口岸与内地执法协作、搭建区域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等等,巩固检政、检关、检检等相关各方在口岸通关、执法监管、信息共享等方面合作成果。
要时刻紧跟民主化新进程,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质检队伍。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共出现145次,社会各项事业强调“民生”,干部选拔任用强调“民意”,法治建设强调“民主”。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不可阻挡,民本、民生、民意意识凸显。特别是质量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质检工作的期望更多、标准更高。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执政党的要求,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质检队伍,是做好新时期质检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正确处理好“法”与“德”的关系。以“法”为本,持续推进法治质检建设。重视打造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立完善质检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规范政务信息公开。坚决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加强行政处罚监督管理。深化干部公开选拔机制,引导职工参与民主决策。建立健全质检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逐步实现由“权力反腐”向“制度防腐”转变。以“德”为先,重点推进质检领域道德建设。大力培育提炼质检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人民质检、执法为民”的理念。推动窗口标准化建设,融入质检视觉识别系统,规范干部职工行为、服务用语,塑造统一鲜明的质检形象。强化与传媒互动,回应受众需求,提高质检部门美誉度和影响力。加强质量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开展诚信企业评估,广泛传播信用文化、质量文化,不断提升企业质量责任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