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是厦门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先后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党代会报告。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若干意见》,率先以“大质量”的概念从产品、工程、服务、环境4个领域推进质量强市战略。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厦门市做到“四个到位”保障质量强市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厦门市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亲自指导质量强市建设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先后两次专门对质量强市活动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并在10月15日市委召开的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动员部署大会上亲自作出全面动员部署;市政府成立34个部门组成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刘可清市长亲自挂帅;李栋梁副市长亲自带队赴京参加创建申述论证会;各区均成立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完善工作机制,印发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建立了会议会商、信息交流、新闻发布、督查考评、形势分析5项工作制度。
二是政策扶持到位。配套出台《关于实施品牌带动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等20多份质量政策文件,形成层次分明的战略体系。成立品牌经济领导小组及综合办公室、评价办公室,通过鼓励政府采购、贷款、贴息、参展补贴等措施扶持品牌建设,做到培育一批、推荐一批、创建一批、保护一批。设立“厦门市质量奖”、“厦门出口企业质量提升奖”、“厦门优质品牌”、“厦门市优秀新产品奖”、“厦门市科学技术奖”、“厦门市著名商标”,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福建名牌产品、福建著名商标的企业进行奖励。
三是经费投入到位。设立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品牌培育、标准化战略、技术改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十一五”期间,拨付品牌扶持资金1.8亿元,发放标准化战略资助2100多万元,对两个国家级质检中心总投入超过3.3亿元;重点支持39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重大产业攻关项目,投入科技创新与研发资金9亿多元,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约40亿元。
四是考核督导到位。强化质量工作绩效考评,将“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财政标准化投入增长率”、“中国名牌、福建名牌产品、厦门优质品牌销售总额增长率”、“工业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及“加工食品质量抽查合格率”5个质量指标,纳入对区级政府绩效评估(分值权数接近GDP指标),大力推动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市政府办发布《厦门市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行动方案》及《任务分解表》,分解了59项重点工作,要求各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分工,细化工作计划进度,明确具体措施,加快落实各项任务。市质量强市办适时对工作进度督促检查,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质量安全道德讲堂
“道德讲堂”是厦门市质监局一张“名片”。近年来,厦门市质监局摸索食品监管规律,成功的从“软”、“硬”两个方面实现对食品安全监管。“硬”的监管方面,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严格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软”的监管方面,即开辟食品生产企业“道德讲堂”,加强质量道德和法制教育。
通过开展“道德讲堂”宣教,从道德层面破解食品安全问题,不少企业家认识到一家企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应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由此受到中央文明办高度评价,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典范。
为了这张“名片”,厦门市质监局从3个方面倾心打造厦门特色“道德讲堂”:一是打造一支认真负责、素质过硬的宣教队伍。二是形成一套规范有序、运作便捷的管理机制。三是编印一批主题鲜明、故事真切的读物讲义。
海峡两岸质量论坛
海峡两岸质量论坛是目前两岸质量领域交流合作规模最大的盛会,是国家质检总局与地方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唯一的涉外论坛。海峡两岸质量论坛作为海峡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已得到两岸质量人士的高度关注。
2006年9月至今,厦门市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海峡质量论坛。2006年9月首届以“创新提升质量,名牌促进发展”为主题的质量论坛、2011年6月第二届以“ECFA 质量竞争、合作与突破”为主题论坛均吸引了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与厦门市相关职能部门、企业负责人高度参与。今年6月两岸质量专家及政府、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质量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发展”建言献策,深入交流。为打造中华民族质量文化、提升质量软实力,构建了重要平台,为两岸经贸合作发展、实现共赢注入了强大动力,对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建设质量强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