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由第29届奥组委奥运新闻中心、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举行的北京市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工作暨市民讲外语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召开。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北京市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刘洋介绍了近几年来市民讲外语活动及市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就北京2008年奥运会语言环境的建设、全市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规范工作的开展以及市民外语普及活动等内容回答记者的提问。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进行现场直播,以下是精彩摘要。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资料里说北京到2007年的外语人口将比去年底增加6万,6万人中除了学生群体,还有其他什么群体?统一菜单的译名工作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在翻译的过程中会不会丧失一些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刘洋:北京外语人口增长的构成主要是全体市民,另外,还包括很多的从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这部分人逐渐加入到学习外语的队伍中,外语人口将逐年增加,还有来自各个方面的人。一方面,各个单位有要求,很多街道、社区也在开展学习外语的活动,调动起很多人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另外,随着北京迎接奥运会、北京建设国际化城市的不断加大,大家愿意学习外语。所以,每年参加学习外语的人口是逐年增加的。
关于北京市规范公共场所双语标识工作,除了我们完成六个标准涉及到的九个方面以外,目前正在进行的就是对英文菜单的规范和对北京市主要机构、人员职务职称进行规范。我们希望在年底完成这两项工作。关于菜单翻译问题,目前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中国饮食文化问题,比如,“夫妻肺片、宫保鸡丁、辣子鸡丁”如何翻译的问题,目前都是专家在讨论的问题。如果想丰富体现出中国的饮食文化,翻译出来的菜单可能会比较长一些。菜单只起提示作用,不太可能翻译得太长,把历史内容、文化内容涵概进去。
我们在做翻译标准的时候,不光是菜单,包括其他行业英文翻译原则的时候,提倡的是简洁、实用,让外国朋友一看就能明白。我们和很多专家和外籍专家讨论的时候,大家都谈到食物和文化结合的问题,我们现在尽量要体现中国的饮食文化,另外考虑更多的是让外国朋友一看到英文菜单,就能够明白他点得菜、吃得是什么。我们在翻译菜单过程中尽量强调简洁,另外各个宾馆、饭店在做菜单的时候,最好配上一些图片。我们考虑,菜名定了以后,后面既有照片,又有配料和辅料的说明,使外国朋友一看就很清楚。
在翻译菜单的过程中,前一段我们在网上征求意见,市民和各界朋友反映非常热烈,各种各样的意见都有。目前已经经过了专家几次讨论,但目前还没有拿出成型的稿子,现在还在征求意见中。经过一段时间讨论,我们再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菜单错误问题目前在北京比较突出,在干果区出现了一些错误翻译或者可笑的错误。希望媒体朋友更多地关注,给我们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