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型企业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作为提升管理水平、规避贸易壁垒、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确实让一些企业的管理焕然一新。但是,获得体系认证后,有一些企业出现了自满和松懈情绪,影响到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甚至产品质量出现滑坡现象。企业获得认证后,如何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便成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众所周知,制定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是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也是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近年来,苏州检验检疫局对辖区内出口产品生产企业实施“过程检验”监管模式,笔者对在企业现场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企业在纠正预防措施这一环节上比较薄弱,如原因分析不到位、职责不明确、缺少必要的预防意识和措施、采取措施的效果验证不能很好地落实等。
纠正预防措施是测量、分析、改进组织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工具之一,具体体现了八项管理原则的本质要求。如何完善质量改进机制,提高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必须”着手。
必须重视对各种信息的收集汇总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落实,来源于信息收集和分析,收集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质量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发现其规律,可以找出改进的机会。因此要建立一个通畅的收集信息的渠道,使各种信息传递到有关管理部门。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关心信息,认真对待信息,特别要重视顾客的意见和投拆,要把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只有不断积累,才能有效地为采用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基础。
必须认真把原因分析到位
首先,应避免纯理论和空洞的分析,要密切结合生产和管理实际,充分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和统计手段进行分析。具体操作时,可结合人、机、料、环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其次,要找出主导因素。只进行泛泛的原因分析而不找出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所制定的措施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主导因素的确定应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并且主导因素应该是具体并可采取措施的。原因的分析一般应专门进行,不应应付或在措施的制定中附带进行。
必须真正体现预防为主的理念
纠正是应急,预防才是重点。目前,多数企业质量管理中缺少的恰恰是积极的预防意识和措施。一些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能发现问题,并能进行原因分析和采取措施,但采取措施的效果验证不能很好落实,其后的预防措施就更难跟上。假设纠正措施每一次都是十分有效的话,那么,当一个产品出了某个质量问题,发现后通过纠正措施改善,并随即启动预防措施,则该质量问题就不应重复出现。反之,如果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将可能会导致同一质量问题反复出现。新的质量问题不断涌现、客户的需求不断变化,这些都能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转效能,使整个体系运行缺乏改进的动力。
必须切实关注验证效果
实施要到位,效果需验证。措施实施到位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调整计划;其次,职责明确并落实到位;然后,实施和归口部门要切实督促检查;最后,进行必要的考核。纠正和预防措施着重的是效果,判断措施是否得力应以效果作为衡量标准。在进行效果验证时,一要明确验证项目;二要坚持现场验证,现场是指立项单位的工作现场和管理现场,甚至是产品实物;三要明确验证人员,验证应由适当的人员进行,这些人员包括归口部门的人员、配合部门的人员和实施部门的人员。验证应对措施是否完成作出明确的结论,确保效果。
总之,纠正和预防措施是每个获证组织必须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唯有如此,才能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中的改进机制,从而保持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