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科技强检筑三大平台 助推发展建六个基地
以“科技兴检”,建设质量检验、计量测试和标准化信息等三个面向全市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努力使这些新技术与上海市相关产业同步发展,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尽快达到亚太地区经济中心城市水平。虽然语气舒缓,但语调却很豪迈,钱仲裘讲起明年的工作思路,有着大上海的气魄。
目前,上海面临着入世后的挑战和主办“世博会”的机遇,城市经济和社会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建设“四个中心”为目标,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抓手,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科技和体制创新,推进产业机构优化升级。钱仲裘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必须紧扣这一主题。
目前,上海市委、市政府把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措施,使“两个优先发展”继续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钱仲裘说,上海市局在前期构筑质量检验、计量测试和标准化信息等三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又初步提出了打造浦东综合检测实验基地、宜山路计量质检实验基地、特种设备安全专项监检基地、机动车专项检测基地、标准化信息服务中心、质量技监培训中心等六个基地的设想。
目前,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一、二期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已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授权,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正式挂牌。
此外,上海局与上汽集团、上海国际汽车城等5家单位共同出资组建的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是我国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机动车检测机构,也是上海首家以多元化投资、服务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的机动车检测基地。目前,投资3亿元的技术改造工程已经建成。
钱仲裘局长坦言,质量检验、计量测试和标准化信息等技术的构筑,将与相关产业同步发展,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尽快达到亚太地区经济中心城市水平。
辽宁 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 用标准支撑骨干产业
“我们将改变传统的企业标准化工作定式”。怎么改?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周孝成心中有杆秤。
“我们将努力创新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四种模式,即以抢占产品技术含量制高点为主攻方向,制定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的工作模式;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采用国际标准的工作模式;以产品研发为切入点,变少数人搞标准化为全员、全过程的标准化工作模式;以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为目标,创立降耗增效的管理标准化运行模式,以此推动装备制造业乃至第二产业产品标准的全面提升。”周局长说,“同时,还要根据需求,继续搞好一、三产业的标准制修订工作。”
这种改变,来源于对全省情况的深入了解和剖析。2004年,辽宁省局对全省12125户企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从全省制造业30大类中选出397户企业,重点抓了制造业技术标准试点和软件标准技术与服务推广工作。
我们还邀请全国知名标准化专家,对沈阳市的装备制造业选择机床、通用设备、重矿设备等6个行业的10户企业,深入研究17项、提升10项对装备制造业发展和增强产品竞争实力有关键作用的技术标准;对软件企业标准需求进行了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产品质量检验站,开始着手对软件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进行评估和信息技术标准符合性检验。
技术是支撑,人员是保障。周孝成说,2005年将以技术机构改革为重点,推进机构整合和建设,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据悉,辽宁省和沈阳市两级技术机构的整合,是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的惟一试点。省局会同沈阳市局拟定出了将省市11个技术机构进行整合,并拟将市县的265个技术机构合并精简为165个的设想。
天津 立足三个创新 突出三个重点
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招法不新,工作切入点把握得不准……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吴初首先大度地向记者揭露出系统内存在的一些短处。知短才能扬长,吴初和天津市局的领导班子针对这些问题,拿出了明年的最佳疗法。
吴初讲了三句话:立足“三个创新”,全面提升天津质检工作水平;突出“三个重点”,增强天津质检工作的有效性;抓好“三项改革”,发展壮大全系统技术机构实力。
他说,要强调思路创新,找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充分显示质量技监事业在全市及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强调工作创新,通过有成效的实际工作,反映出质量技监工作的有效性;要强调制度创新,通过开拓性工作,完善质量技监各项工作制度,巩固工作成果,形成长效监管机制。通过全系统思路创新、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全面提升天津市质量技监工作水平。
“三个重点”就是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反映的质量问题。抓好产品质量源头,发挥好自身监管职能,协同有关部门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缓解社会矛盾;抓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真正建立起动态监管体制和机制,确保全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引导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改革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式,努力提高全市经济运行质量。
谈到“三项改革”时,吴初提出,一是抓好全系统技术机构改革和调整,使天津市质检技术机构合理布局,资源整合,形成特色和优势。
二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改革,优化人员结构,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保持队伍的稳定,促进事业发展。
三是探索科技兴业的改革之路,努力开发科研项目,推广科研成果,形成科研开发的新机制,壮大技术机构的技术实力。
北京 加强队伍建设 服务首都发展
“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这是吴仪副总理对我们质检系统队伍建设提出的核心要求。那么,如何达标?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郭浚清掷地有声地说:“2005年,我们将牢牢把握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职能特点,紧紧围绕首都发展和改革大局,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就是以改革和完善工作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能力,增强依法行政的效率和水平。郭局长说,为此,全局将着重做好人的工作。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政人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加大人才工作创新的力度。着眼于科学发展,充分挖掘系统和社会资源,建立人才开发机制,构建三支队伍之间合理流动的平台。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完善科技人才吸引、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使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科技人才结构与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相适应。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以转变思想作风为重点,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都能牢记两个“务必”,勤俭办一切事情。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解决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贵州 食品卫生监管向制度要安全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张梓钟在谈到明年的工作计划时指出,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将按照总结、巩固、创新、发展的方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顺利完成十五计划各项任务,力争做到吴仪副总理提出的“年年有新思路、年年有新措施”的要求。
明年,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切实把食品卫生监管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贵州省在食品卫生监管方面提出了六项措施,即建立食品企业质量情况每月报告制度、食品质量巡查制度、定期监督抽查制度、异常情况报告制度、重大设备变更报告制度及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卫生安全应急制度和应急机构,向制度要安全。
明年,将按照这六项措施,督促企业尽快将这些制度落实到位,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贵州省还将继续在全省食品生产企业中进行动员、布置,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沟通,使这些措施得到企业的支持和配合。
针对食品安全中的重点难点,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食品生产小作坊、小企业的管理机制。
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将针对小企业、小作坊开展三证普查。三证不全的企业要根据情况限期敦促办理,同时将和地方政府合作,对目前没有三证的小型企业要进行备案,对于批量小的生产企业,还要进行经营区域限制。要逐步通过完善、落实这些措施,把好食品安全关。
云南 明确目标抓落实 以质取胜促发展
“听完李长江局长的工作报告,我们深受鼓舞,感到明年的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张祖林说,我们要按照长江局长在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切实提高四个能力,实现质检工作新的发展。
明年,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首先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贯彻“两抓两提高”,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其次要切实抓好“两个安全”。一是食品安全,要深入抓好食品生产领域的监管工作,采取有效手段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二是特种设备安全,要加快构建特种设备动态监管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经济运行安全。第三要进一步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加快提高工业产品质量水平,为云南经济发展作贡献。第四要大力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云南是农业大省,要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必须尽快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要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省形成统一的认识,提高标准化意识,提高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