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
检验检测是硬实力
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市委书记薄熙来 产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健康。质量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因此,质检部门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重庆要发展,首先要确保质量。绝对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牺牲质量,一定要讲信誉、讲质量,做到一是一、二是二。重庆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必须要搞上去。不能满足于西部领先,而是要争取全国领先,要增强重庆质检部门的实力和工作水平,力争让重庆的产品质量、建筑质量、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质量都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检验检测工作是产品质量监管的技术手段和硬实力,因此,要继续加大投入,为质检部门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山东潍坊市质监局稽查局李长江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相关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要从源头减少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强化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要教育企业端正价值取向,始终把保护公众健康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认真践行对用户、消费者和全社会负责的质量责任;要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诚信为本、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大力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实行“零缺陷、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要督促企业加大资金和力量投入,建立完善质量检测、进(出)货台账、售后服务、质量追溯、责任追究等质量管理工作机制,提高质量保证能力。同时,质监部门要在市场准入、监督抽查等方面加大监督力度。
提升执法工作有效性
四川省质监稽查总队总队长赵宏伟 如何抓好质量,从行政执法的角度,我有6点建议:一是建立稽查执法相关的法律、检测检验、质量管理、质量认证、重点行业等技术顾问专家库;二是建立执法监督员制度,向社会各界聘请一批执法监督员,建立社会信息员队伍,拓宽稽查执法信息获取途径;三是支持新闻媒体对质监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提升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四是加强12365投诉举报咨询受理处置工作,及时有效解决群众诉求,树立质监服务品牌;五是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和政府关注的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工作,当好群众的保护伞、政府质量工作的监督岗;六是要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严打重罚故意违法和危害群众安全的行为,增强法律的权威性和威慑力。
质量反映发展形象
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没有质,量就是空的,就没有效益可言。质量是民生。我们的所有工作都与民生有关,民生连着民心,民生连着民意。质量不仅影响企业品牌的打造、产业效益的提升、发展成果的巩固,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质量是关键。安以质为本。严把质量关,不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而且是推动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关键环节。质量是形象。质以诚为根。质量与诚信密切相关。是不是讲诚信,要通过是不是重质量来体现。诚信是形象,品牌是形象,正气正义是形象,产品质量、产业质量、经济质量都事关形象,质量才真正反映发展的形象。
注重过程和结果检验相结合
河北邢台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李保礼 结合特种设备监察工作,我认为,“抓质量”就是“抓人才素质、抓检验质量、抓检验效果”。特检工作的主体是人,人员素质是关键。特检工作的对象是设备,检验质量是根本。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必须严把“过程检验”和“结果检验”两道关。通过工作实践,我认为可在检验过程中采取“轮班检验、轮班监督”措施,针对各类设备的各道检验工序,制定可操作的现场监督考核表,实时实地对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考核,杜绝走形式、走过场,确保检验质量。检验工作的目的是安全,检验效果是目标。检验完成后,应通过跟踪检验进一步确认检验结果,双管齐下保障设备安全。
形成互动把好质量关
北京双得利科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明双 我们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民用三表(水表、电表、燃气表)的计量服务和安全预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民用三表属于强检器具,我们企业的产品在销往全国的过程中,质监部门依照法律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强制检定,但在检定的过程中,由于工作流程和沟通的问题,产品包装有时候并没有完全保存好。我建议在2012年的日常检定工作中,质检部门能与企业加强沟通,共同提升产品质量。另外,我希望质监部门能了解计量器具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的困难,通过质监部门、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找到一个好的手段,从产品出厂开始,就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
提高蜂产品生产准入门槛
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琼珊 由于蜂产业规模不大,技术和人员较为缺乏,质检系统成熟的产品质量控制技术和实验室检测技术在企业的推广,无疑是对企业的最好服务。同时对企业质量监测的频次加大,促进了企业在检测设备设施和人员的投入。2012年,我们建议质检系统修订和提高蜂产品QS审核和发放要求,通过提高蜂产品加工生产准入门槛,淘汰生产设施和工艺简陋、无检测能力的小型加工厂,促进蜂产品行业的规模化和正规化;尽快修订相关蜂产品国家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公布相关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和评价报告,促进行业整体进步;支持大型蜂产品企业建立专业化的区域蜂产品检测中心,提高行业质量检测能力。
建立健全建筑质量监管体系
华夏幸福基业房地产策划兰国荣 质量是建筑的生命。楼房中的电梯、围护结构是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成为消费者购房咨询的焦点,应到引起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别关注。面对众多的建筑质量问题,仅仅依靠企业的社会良知来维持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建筑质量的监督管理体系。我国建筑质量监督可以效仿国外,推行建筑质量终身责任制,一旦建筑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能够找到对应的个人,无论是建筑的设计者、施工者还是监管者都能一一还原,并且追究相应的责任。在监督管理的同时,也应加大对质量问题的惩治力度,让违法生产者受到严厉的处罚。
切实加强农村产品质量监管
河北省农民马晓军 农村商贩缺乏必要的产品质量知识和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在进货时,这些商贩优先考虑的是产品的价格是否低廉,对产品的质量关注较少。在交易过程中,质量意识较弱,连起码的交易凭证都没有,更不用说查验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及产品质量认证标志。一些供货方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相关质量检测报告不全,导致一些质量低劣产品有机会流入农村市场。农民在选购物品时也以价格高低作为选购物品的首要因素。至于购买的商品是否正规,质量是否合格,使用是否安全,缺少甄别能力。希望国家产品质量监管向农村延申,切实保障农村有正规的供货渠道,保障农民能够购买到合格的商品。
怎么办
如何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抓质量
如何充分运用各种质检手段抓质量
如何真正体现抓质量工作的成效
以质量教育为基础动员多方面力量抓质量
上海市质监局局长 黄小路
“如何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抓质量”是支树平局长提出的“十二问”中的第一问,这是一个如何凝聚合力发展质量、如何奠定质量发展牢固基石的深刻命题。
近几年,上海市质监局着力构建“政府主管、企业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依托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3个层面的质量工作网络,深入开展质量状况分析、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政府质量奖励和名牌推荐等工作,促进了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长效机制的形成。
2011年5月,教育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建设中小学生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质量教育的通知》,决定依托国内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质检系统检验检疫机构等单位,分批分步建立中小学生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质量教育活动,将质量知识和理念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实现“质量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目的。我们认为,下一代是关系质量长远发展的潜在性、决定性力量,质量教育理应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抓质量的一项基础工作。根据《通知》要求,上海市质监局和上海市教委联合推荐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临港基地、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申报首批国家级中小学生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有关部门及企业,开展质量教育理论及典型案例研究,指导质量教育基地根据自身生产及中小学生特点设计课程安排和教学,通过结合完整生产过程的质量知识讲解、现场观摩、动手实践、互动交流等方式,生动地向学生传播质量管理基本内容、自主创新重要意义以及产品伤害安全防范等知识,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关心质量、提升质量的意识,培养学生拥护自主品牌、崇尚自主品牌的观念。
设立中小学生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是把“教育、质量、生产”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尝试,是把“关注质量发展”与“关注人的发展”有机结合的一次大迈进,将是我们弘扬质量文化的有效途径,将为我们质量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上海市质监局还努力营造质量工作良好的法制环境,起草了《上海市产品质量条例(草案)》,目前正待市人大审议通过。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广东省质监局局长 赖天生
当前,广东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作为植根于改革先行地的广东质监部门,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必须破解的重大问题。
改革创新是保持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根本。因此,广东质监系统必须思考如何进行质检事业的改革发展。
那就是,只有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改革,才能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质监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
对此,广东质监部门积极把握新趋势,突出重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创事业发展新优势。
一是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对于社会、服务属性较强、依法可转移的行政审批事项或行政审批事项中的事务性、技术性环节,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对于有利于地方质监部门属地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至市、县质监部门承担。目前,省局共有行政许可21项,经初步研究,将减少1项、下放5项。同时简化行政许可办理程序,制定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内控线”,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转变质量监管方式方法。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实施企业分类监管,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以电梯安全监管为突破口,先行先试,构建电梯安全运行责任链条,设立电梯事故救助保障机制,改革电梯检验和日常维护保养制度。
三是提升机关工作效能。贯彻“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认定、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等工作为试点,研究提出质监部门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的目录,逐步将质量监管工作中的事务性、技术性工作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努力让企业家血管里流淌质量血液
福建省质监局党组书记 施文
支树平局长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提出了12个问题,这些问题抓住了当前质量工作中要“怎么办”的核心问题。我认为,企业是质量责任的主体,提高抓质量工作的有效性,最根本的是要让企业家增强质量意识,也就是要让企业家血管里流淌着质量的血液,让企业承担起主体责任,为社会创造安全优质的产品。
近年来,我省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和加工食品安全问题。2011年全省加工食品实物质量抽样批次合格率为96.4%,比2010年提高2.4个百分点。这小小的2.4个百分点背后,凝聚的是全省质监人抓质量的心血,也反映出全省生产企业质量意识的逐步增强和全省产品质量水平的逐步提升,体现了抓质量工作的成效。
要让企业家承担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就要从法律制度、道德约束、信用评价、奖赏惩戒等各方面去完善,推动企业家讲质量、重视质量,从一家企业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要让它的拥有者也就是企业家流淌着质量的血液。质监部门要善于宣传、动员全社会重视质量,要形成合力,创造氛围。抓质量不是单靠我们自己就能做好的,质量监管离开了政府的重视和职能部门的支持,就无法取得成效。
让企业家流淌着质量的血液,让企业成为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并不是把质量安全的重责全推给企业。作为质量工作的主管部门,质监部门要通过强有力的服务,为企业创造高质量的产品保驾护航。要使质量的血液流淌顺畅,我们就要服好务、把好关,形成一种质量血液流淌顺畅的推动力。一方面发挥质监部门技术支撑优势,一方面借助行政执法手段,依法严格对企业进行监督,把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念头扼杀在萌芽之中。
对食品安全监管7种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对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的生产企业进行质量约谈,对企业建立质量信用制度,积极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企业质量信用管理信息系统。这些创新的监管手段,就是要时刻警醒、鞭策企业抓好产品质量,在外部给企业形成巨大的压力,让企业能更自觉地把产品质量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