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验检疫机构是感觉(传入)检验、检疫、查验、无害化安全处理等行政执法的“神经末梢”和“传感器”,它的执行力关乎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的权威性、技术执法的科学性、把关服务的有效性、普遍联系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性。
利用目的性原则,制定好质量目标。基层检验检疫机构触一发而动检验检疫全身,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就是要旗帜鲜明地亮出个人或团队活动的质量目标。没有目标,员工和团队是自由运动的电子,不能形成电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已经给基层施加了动力,只需配以磁场,就可爆发“电能”。这种“磁场”就是我们正确地把上级的命令和想法变成的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把战略决策持续转化成结果的满意度、精确度、速度。“转化”得好、符合具体实际和办事规律,就能激发员工去积极工作,使整个团队产生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
采用层级管理,把门槛降低、监管做得更好。要根据层级原则,自觉理清组织内部结构,员工配置能级,准确把握基层检验检疫机构的作用和定位。尽量做到不越级指挥、不越级汇报,任务到科室、到岗位,责任到人,让每项工作“没有旁观者”。
渗透整体性理念,创建1+1>2体系。众所周知,手是人体的器官,一旦将从人体中砍下来,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手只有与人体系统有机联合、协调分工,才能发挥作用,而且发挥的不仅仅是“手”的机械作用。作为基层机构领导,首先必须弄清内部组织的要素;其次认清本单位在整体系统中的作用与影响;第三分清实施行政执法和监督的层级,第四要竭力促进各要素形成相互作用的整体。
注重相关性,把过程控制作为着力点。从相关性管理的角度,基层领导就需要把目标任务实施过程作为提升执行力的着力点。考虑各个基本职能科室的配置,最好将完成目标任务构成的过程策划为PDCA质量体系管理环,即将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ek)和纠正(Act)的具体化,保证上级决策落实到位,达到实现效率和质量目标统一。
动态性思维,建立学习型执行模式。管理模型化,是组织管理、业务流程、控制点和任务分配与授权的一体化实现。基层检验检疫机构内部的人、机、料、法、环诸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及与外部环境间的联系往往都不是静态的,都会随工作范围、业务量、时间不断地变化。因此,应避免静态性思维,打破固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不“唯书”、不“唯上”,需要遵循事物运动规律来正确认识和对待系统的结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考虑员工业务与其职位职称、专业技术背景的对称性,使其知识、技术能力与目标任务实施相协调、不错位,正确引导不同层次的员工、不同岗位的员工积极开展学习型工作,建立“培训+现实改进”的学习型执行模式。
自组织优化,以期不用扬鞭自奋蹄。要建立基层自组织的执行系统,首先,必须形成同一化的系统要素。即构建符合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工作程序,完善监控各种活动计划顺利实施的规章制度,制定符合客观实际和办事规律的结果验收标准。促进检验检疫工作法制化、标准化,促进员工个人执行和团队工作程序合理化、合法化,证单证书签署科学化、规范化。其次,要建立一种有机的质量运行体制。如前面提及的PDCA质量体系管理环,保证上级决策落实到位。第三,是建立一整套有效的约束、监督制度。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质检总局第17期处级党校班学员、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新余办事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