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者,鸿毛不浮,力不胜舟楫之水域也。不要以为古人制造弱水传说只是基于迷信,想想“弱”“水”二字合起可以组成一个“溺”字,我们便知古人的良苦用心。如果将商海中时隐时现、充满诱惑却遍布陷阱的片片水域称为弱水,相信多数人不会反对。
尤其在近两年创新成为热词的背景下,许多人发现,自己苦苦寻找的所谓蓝海,或者弱水绕之,或者干脆就是弱水一片,风浪再大,亦不浮鸿。过多的沉船已无法打捞,而那些弱水已然齐颈者的呼声却不断在人们的耳边响起。
大连通发集团便是挣扎于弱水中的普通一员。通发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生产双金属复合导线的企业,而在通发创立之初,中国并无相关工业产品目录,人们并不了解,在美国,这种产品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被广泛应用,而通发的产品只是对美国技术的复制。随着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对铜包铝线的需求日甚,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开始增多,尤其在2006年上半年,由于铜价暴涨使得这种需求成倍增长,国内突然之间新增了近50家铜包铝线生产企业,通发集团原来垄断性的市场份额一下子被稀释了。面对这种局面,通发集团总裁无奈地感叹:“在2006年以前,我们还能说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在“一切都变了”之前,通发集团的确驶入了一片蓝海,但这片蓝海诱人的波光及通发集团过于自由的帆影让许多人心驰神往。于是,不断有大小船只不加节制地驶入,渐渐超过了这片水域的承载能力,它开始弱化,而且是不可逆转地、加速地弱化,直至力不浮芥。
蓝海变为弱水,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这片水域没有禁忌,而没有禁忌恰恰成了所有船只最大的禁忌——禁忌即依托于技术创新所形成的门槛,而这种门槛如果过低,或者人人都可以设置,那么门槛不但挡不了人,反而会连接成片并隐于水面之下,形成巨大的陷阱。由于这片蓝海本身既缺乏承载力又缺乏规范力,导致无序的甚至违法的竞争。于是,弱水之上,终无胜利者。
诸多舍弃技术创新而偏执于自己的蓝海理想的企业,正在兴奋地尝试着与通发集团极其类似的拷贝之路,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已经取得了行业里压倒性的市场份额,这使他们陶醉,也诱惑着持续跟进的后来者。这些企业根本没有注意到,所谓蓝海不仅早已开始泛红,其弱水性也已开始暴露。百度的李彦宏似乎有所察觉,他在2006年互联网大会上发言时,对当下中国互联网领域缺乏创新的拷贝风表示担忧:“这么多的人做同样一件事情,实在是可怕!”
更为可怕的是,在更多的领域,有更多的人在做同样一件事情,我们甚至已经感到,就连“创新”本身也开始变得弱水化!英国某知名媒体曾发表关于中国创新的文章,其刺痛国人的三条结论是:中国没有创新文化;中国企业只能做创新竞赛中的效仿者和跟随者;在中国,真正的创新者将是外资企业。
当然,国外传来的消息并非都令人沮丧。不久前,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当被问及“下一个比尔·盖茨会在哪里产生”这一问题时,美国人多数首选了中国。别人的看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技术创新的思维深埋于中国企业及每一个国人的灵魂之中,让技术创新之花在这个曾经以震撼世界的发明令其他民族景仰的大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