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调查预测,吉林省未来3年出口示范区龙头企业数目可达30余家,通过开展示范区建设,出口货值可望实现3年5个亿,5年10个亿美元的发展目标。
近几年,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全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适应出口食品、农产品对外贸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从根本上全面提升吉林省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水平,为出口产品开辟绿色通道,使吉林省食品、农产品出口保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及实施,恰逢其时地成为提高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提升出口产品核心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实践。
几年来,在吉林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和相关部门大力配合下,吉林检验检疫局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有效保障了吉林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吉林省食品农产品扩大出口。
目前,拟定的15个示范区主要分布在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通化市、四平市、白城市、白山市、辽源市8个市(州),15个县(市)。主要品种包括肉类、蛋类、果蔬类、食用菌类、粮谷类、人参制品等,按现有出口货值以及种植、养殖规模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从目前情况看,现已拟定的示范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经调查预测,吉林省未来3年出口示范区龙头企业数目可达30余家,出口货值超亿(美元)的企业可达1~2家,超千万美元的企业5~10家,通过开展示范区建设,不断扩大出口规模,出口货值可望实现3年5个亿,5年10个亿美元的发展目标。
笔者认为,吉林检验检疫局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重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重在有关部门密切协作、重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各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发挥主导作用 打造支柱产业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在出口食品农产品集中地区,探索实施区域化管理,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保障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扩大出口的有效途径。
2008年,吉林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命名了22家食品、农产品加工区为全省食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2010年5月30日,吉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吉林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办法”两个文件,并由吉林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县(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吉林省立足建设现代农业,加大扶持力度,并决定逐步增加农产品加工专项扶持资金额度,大力扶持引导示范区发展绿色、文明和现代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资源整合机制、技术创新机制、企业家成长机制,用“标准化农产品”推进示范区项目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用优质优价提高示范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发挥技术优势 协助示范区建设
吉林检验检疫局充分发挥检验检疫机构职能和技术优势,在全省大力开展质量安全示范区推广和帮扶工作,积极推进吉林省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该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吉林省食品农产品产业优势、特色、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形成内容数据翔实,有措施、有建议的调研报告,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加强了对全省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的统一监管,并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疫情疫病防控、农药残留监控、质量保证等体系,从源头抓好质量,逐步建立起食品农产品从品种选育、试验、种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等严格的标准体系,加快了进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区建设,使全省“基地+公司+标准化”出口基地由过去的6个增加到15个,逐步使粗放型的种植生产加工经营方式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目前,该局辖区内以出口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的示范区,培育出了“德大”、“金翼”、“康大”、“大成”等多个知名品牌,经济效益好、带动辐射能力强、品牌优势突出,充分体现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示范区、示范区连农户的种养加工生产一条龙的经营格局,一批名、特、优绿色食品走出了吉林、走出了国门,实现了产品增值、农户增收的目标。
加强诚信建设 走以质取胜之路
吉林检验检疫局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把示范区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该局推动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建立质量责任制度,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严格全过程质量控制,把企业的诚信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规章制度;以食品农产品为重点,促进质量信用分类监管,采取激励、预警、惩戒等措施,不断提高质量信用分类监管的效率。
与此同时,该局加强质量诚信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开展诚信企业签字仪式、质量月等群众性活动,推进广大企业和全社会不断增强诚信意识。
(作者单位:吉林检验检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