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家电行业工作多年的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中国家电行业用钱买名号和名誉的“传统”由来已久。在他看来,这种潜规则就是一种“认证腐败”。(1月17日《新京报》
“认证腐败”,臭名昭著,业内外人士均心知肚明。“人人有份,多出多得”,“谁给的钱多,谁就是第一”,“很多评比背后都有金钱的因素在起作用,不少奖项都是用金钱堆出来”,类似论调给了我们一个错觉——“认证腐败”肇始于企业的贪慕虚荣。其实,单纯谴责弄虚作假的不良企业,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有的企业想洁身自好而不得。测试结果或者评选结果出来了,并且这结果来自国字头的行业协会,听起来名头甚响,消费者有时又信这个。企业如果不向行业协会俯首称臣,缴纳所谓的赞助、参评费等,就不能获得美誉,到头来损害的是自身利益。名义上,企业有不参评不认证的自由,实际上,企业必须向行业协会示好,否则就得不到认可,就拿不到奖项,就会自毁长城。由此来看,行业协会擅自进行评比活动往往动机不良,敛财之余,打击不听话的企业——“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逼迫不顺从的企业日后就范。
新华社曾报道,在安徽某地,不时有闻所未闻的各种协会、理事会打来电话说“企业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是“污染了周边环境”,要在自己办的媒体上曝光,用“国家免检产品还想不想搞了”相威胁。按理说,某些行业协会如此嚣张,势必犯起众怒,但为何这些行业协会安然无恙?有的行业协会已经涉嫌敲诈勒索了,为何还活得有滋有味?
这一切皆源自行业协会的权力背景。据《法制日报》报道,有业内人士透露,不少行业协会由政府工作人员兼任主要领导职务,他们掌握着各行业协会的实权,协会许多负责人就由业务主管单位退休领导担任。基于某些行业协会有恃无恐的态势,浙江省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党政机会工作人员必须离开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办事机构不得与政府部门合署办公。应该说,这颇具有现实必要性。但是,不能只清理行业协会的在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也应规范离退休领导在行业协会任职的权力。给行业协会的权力套上笼头的关键是给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套上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