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广东某家商场或企业见到由“中国诚信单位评审中心”、“广东省工商企业诚信单位评审中心”及“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联合颁发的“诚信单位”牌匾,那么,这块“诚信单位”牌匾肯定是假的。因为这是有人假冒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的名义、以骗取钱财为目的而颁发的牌匾。广东省消委会已于近日发出声明:从未和这两家评审中心开展过“诚信单位”评选活动。然而,仍有多家企业蒙在鼓里,还挂着这样的牌匾。这家所谓的“评审中心”究竟是如何骗人的呢?1月15日至18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评审机构子虚乌有
知情人告诉记者,从去年6月份开始,广东省的不少工商企业、学校、服务性事业单位均收到一份由“广东省工商企业诚信单位评审中心”发出的《关于开展争创广东省“诚信单位”评审活动的通知》。通知中说:“为推动和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严格自律,形成争创诚信单位的良好风尚,广东省工商企业诚信单位评审中心按照中国诚信单位评审中心的要求,协同广东省有关职能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争创广东省‘诚信单位’的评审活动。”
通知中提到,“广东省工商企业诚信单位评审中心”是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牵头组建的专门负责“诚信单位”评审工作的机构,服务宗旨是面向全省工商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服务广大消费者,推广“诚信单位”和诚信体系建设。该中心将采取单位申请、部门审查、综合评审、媒体公示的办法,对经过评审符合条件的企业授予广东省“诚信单位”的荣誉牌匾和证书,并在多家媒体和网站公示,同时为扩大“诚信单位”荣誉称号的社会影响力,申报单位须支付一定数额的公告费和工本费。
但广东省消委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从未设立“广东省工商企业诚信单位评审中心”,也从未以该中心的名义开展评选活动。
记者调查发现,“中国诚信单位评审中心”和“广东省工商企业诚信单位评审中心”是两个并不存在的机构,广东省工商局注册登记数据库中,完全没有“广东省工商企业诚信单位评审中心”注册登记资料。而通过网上查询也没有发现“中国诚信单位评审中心”相关资料。
仿冒红头文件唬人
记者见到这家评审中心发出的通知,它完全是按照正规的红头文件公文格式撰写的,最上方是一行鲜红色的大字“广东省工商企业诚信单位评审中心文件”,同时还标有“粤诚信评字(2006)第03号”。从通知的形式上看,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份假冒的文件。
广州市天河区某商场在接到这份评审通知之后,开始着手准备材料参加评选,但一名员工觉得评选过程过于简单,咨询广东省消委会才得知,广东消委会并没有授权任何单位开展诚信评审活动。
记者注意到,这家所谓的“评审中心”在向企业发通知时列举出多条评审条件,但最关键的一条是:“申报单位须支付一定数额的公告费和工本费”。费用从6800元到2万元不等,只要交费便可评上“诚信单位”。
记者从广东省消委会获悉,这家所谓的评审中心第一批公布了11家企业,不少企业是在广州市范围以外的。据不完全统计,有上百家企业收到这样的评审通知,有20多家企业交了费用,并获得了这种所谓的“诚信单位”的牌匾和证书。
工商分局楼上租房办公
这家所谓的“评审中心”的办公地点是“广州市白云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大楼右座805房”,记者开始以为“评审中心”设在工商局里面,然而到现场踏访才发现,其办公地点实际上是一间租用的住宅房间。
记者在现场看到,广州市白云区工商行政管理分局和民用住宅楼是在同一幢楼房里,白云区工商分局在1至3楼,4楼以上全都是住宅房间。4楼以上的住宅是从右边的楼梯上下的,而进出白云区工商分局则需走正门。“评审中心”对外宣称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大楼右座805房”,确实有一定的迷惑性,很容易使人误认为是设在工商分局里的机构。
记者来到805房门口,只见该房间大门紧锁。隔壁的一名住户告诉记者,这间房间在两个月前还很吵闹,经常有人在里面打电话,大门打开时,还可看到有人在发传真,很忙碌的样子。但不久后,房间里的人便少了好多,从去年11月开始,大门就一直紧锁。记者拨打“评审中心”的办公地点的电话,发现这些号码均已停止使用。
广州市白云区消费者委员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说,从去年的七八月开始,就不断接到企业的投诉和咨询。为此,消委会已向广大工商企业发出提醒,如收到这类活动通知应及时向工商部门投诉举报。
受骗企业仍蒙在鼓里
尽管广东省消委会已就此事发出声明,但仍有不少企业蒙在鼓里,有些企业在网上宣传自己获得“诚信单位”的称号,有些单位则在门口挂起“诚信单位”牌匾或证书。而这家所谓的评审机构的网站(www.cn12315.org.cn)仍然可以正常登录。
记者调查发现,广州市一家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在获得所谓的“诚信单位”后,就在网站上进行热烈祝贺。而位于广州市江南西路的潮流至上名店城商场正门口醒目位置,仍然挂着“诚信单位”的牌匾,宣传栏里还贴着被评为“诚信单位”的通告。这家商场负责操办此事的杜小姐告诉记者,商场是去年10月接到评审通知的,商场递交了相关的资料并交了6800元后,就有人给他们送来“诚信单位”的牌匾和证书,当时商场的工作人员还拿着牌匾和评审中心人员一同合影。直到记者告知杜小姐这块牌匾是假的时,她仍然不敢相信。
记者登录“评审中心”的网站,看到网站上仍在发布诚信评审公告、评审的步骤、“诚信单位”申报审批办法及这家所谓的“评审中心”的简介,同时还公告了5家获得所谓“诚信单位”的企业,网站上还转载了不少有关诚信建设方面的规定及文章。迷惑人的是,网站可以链接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广东省工商红盾信息网、中国消费网、消费者权益保护网、中国防伪信息中心网、中国质量监督管理协会等网站。
广东省消委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擅自使用广东省消委会名称开展评选活动的行为,损害了消委会的声誉和公信力,也损害了企事业单位的利益,误导了消费者,涉嫌诈骗。
据悉,在获知这种虚假评审活动后,广东省消委会已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广州警方对此事已立案侦查,目前案情仍在侦查之中。
编辑手记
显然,“评审中心”玩的这个把戏,算不上手段高明,只要收到通知的企业向工商、消委会等相关部门打个电话查询一下,真假立辨。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没有这样做。
我们可以将之归结为某些企业缺乏足够的警惕和防范,也可以归结于某些企业太看重“面子”,喜欢“拉大旗作虎皮”。但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真正根源应该是当今中国企业评选活动盛行的潜规则———花钱多少直接与奖项名次挂钩。
无论是影视娱乐,还是汽车地产和服务性行业等,这种评选潜规则处处可见。正是这种环境,使得许多企业想当然地以为,无论是由事业单位、政府机构还是由行业协会推出的评选活动,只要肯出一定数额的钱,就能抱个奖项回去唬人。即使有人会对此类有偿诚信评审产生些许怀疑,但仍会有不少企业半推半就,落入圈套。
这种打着消委会、行业协会等公共部门甚至是政府机构的旗号进行的付费性评选活动,有损市场秩序的公平,更是近年来各种奖项在社会上信用度一再降低的重要原因。为此,有关部门在严厉打击此类评选骗局之后,更应该大力促进公正、健康的评选规则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