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自来到中国之时起,就致力于“把世界最好的带入中国,把中国最好的推向世界”。它不仅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产品、服务和管理经验带入中国,也把柯达全球统一的安全标准带给了中国。
2010年,柯达荣获了由国际影像行业协会(I3A)颁发的安全卓越奖,这是国际影像领域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最高荣誉。柯达全球有19个厂区和公司受到嘉奖,是所有参评企业中获奖最多的。柯达在中国厦门、上海和无锡的3个制造基地全部获得嘉奖,柯达厦门厂区获得了唯一的制造类最佳奖。
柯达生产基地的员工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归纳出5个核心要素,那就是:管理层的承诺和参与、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全员的参与、危害的识别和风险的控制。这5个方面组成了一个成熟、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制度保障
从柯达总部到全球各地工厂,都设有HSE部门(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简称HSE),负责全面的健康、安全和环保管理。在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管理下,柯达中国的员工安全管理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安全理念的形成,需要有规则制度的保障。柯达中国厂区建立之初,管理层确立了对于安全问题必须在24小时内明确解决的措施,对于复杂问题,最长也不得超过一个月即彻底解决。在每次管理层会议上,参会的经理们探讨的第一个问题肯定是安全问题。
在柯达生产基地,安全绩效跟整个工厂管理层及员工的整体奖金考评是直接挂钩的。柯达厦门厂区的HSE经理靳永峰回忆说,柯达厦门工厂刚刚建立的时候,很多中国员工见到自己有10%~20%的奖金是与安全挂钩,都感到非常吃惊。
员工教育
与许多生产型企业一样,柯达也为新入职员工和在职员工提供一系列的安全培训。柯达采取了一些富于启发性的方式,例如制作了不少有趣味性的视频资料,生动地讲解一些安全规则。
柯达的员工安全培训最有特色之处,在于其始终强调改变员工的行为。靳永峰说,有一次柯达亚太区HSE总监来到厦门工厂,当时这位总监看到有一位员工未走专门的员工通道,而是从只允许叉车通过的卷帘门下走过,违反了安全规则,便上前叫住了这位员工,对他说:“请你从那边再走过来一次。”那位员工一开始不明所以,又走了一次卷帘门,这位总监就又一次请他重新走过来。重复3次以后,员工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
全员参与
柯达在全球所有生产基地执行全球统一的安全标准,每位受雇于柯达的员工,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明确的安全责任。根据柯达全球统一的HSE标准,柯达每位员工都要遵守3条基本安全职责:无论在哪里,都要采用对安全和环境负责的工作方式;遵守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时报告所有在工作上碰到的安全隐患和事故。
一直以来,柯达在工厂管理上强调安全管理必须跟整个生产融合在一起,同时,鼓励所有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中。生产一线的员工往往是对直接生产最为熟悉的,在许多具体问题上也有许多很好的点子,柯达就组织全公司的员工提出改善提案,并且每个月评选出优秀的改善提案给予奖励。同时,柯达邀请所有员工参与到安全措施的制定中。柯达工厂的现场工作文件、工作指导书、安全注意事项等都是请员工来编写的。经过员工自己思考、讨论和认可的东西,员工才更乐于遵守,执行效果自然比单纯灌输式的培训好得多。
识别危害
危害的识别也是HSE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柯达在这方面有着完善的做法。例如,新的生产型设备在操作之前进行流程全面评估,除了一般的对设备本身安全性的评估外,柯达还特别进行流程评估,考察新设备对整个流程的改变和影响。在柯达,这项评估往往是所有相关人员都要参与其中,而不只是HSE方面的负责人,只有通过全面评估的设备才可以投入生产。
其次,对于现行的所有工作流程,柯达还定期展开工作危害分析(简称JHA),具体分析每一个具体操作可以分为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有哪些可能产生问题的地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改善措施,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发现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
控制风险
风险控制是安全管理的最重要环节。对此,国际上已经有很多相当成熟的标准和理论。柯达则把这些详细的理论细致地落到实处。据柯达上海厂区HSE经理花菓介绍,柯达上海是柯达在中国主要的设备生产基地,自建厂以来,保持着10多年来“零”失时安全事故的纪录。
现在,柯达已经提高了自己的安全评定标准,基本不再仅仅把控制失时事故作为自己的目标,而将控制所有的安全事故设定为安全管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