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今天,标准化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切领域,成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
标准化活动在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它的基本功能是总结实践经验,并把这些经验规范化、普及化。
由此形成的标准化活动过程,一般包括标准的产生(调查、研究、形成草案、批准发布)、标准的实施(宣传、普及、监督、咨询)和标准的更新等阶段(子过程)。这其中,每一个新标准的产生,都标志着某一领域或某项活动的经验被规范化。制定标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总结和积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过程;标准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推广和普及已被规范化的实践经验的过程;标准的更新则是以新经验取代旧经验,是实践经验的深化、提高过程。人类社会实践是一个永不止息的活动,标准化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标准化活动的上述过程,决定了它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标准化始终是一个组织的行为。这个组织最初是企业,后来行业、事业机构、服务团体、政府和国际组织都相继开展标准化。这就使得标准化由最初的工厂内的局部活动,扩展为行业规模、国家规模和国际规模。当今的标准化已经成为国际事务中备受关注的活动,它的地位和作用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标准化活动是一种特殊活动,其结果是生产一种特殊产品,这就是标准。
标准虽然不是商品,但它却能加速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能极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转化效率,实现商品生产的合理化、高效率化和低成本,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当这一现实在资本主义企业中被大量的事实所证实之后,制定标准便成了每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职能。
最初的标准都是各企业独立制定的,既没有统一的管理,也没有统一的规则。由于保守技术机密的原因,企业之间的交流也受到限制,标准难以在广阔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特别是专业化生产和协作的出现,为标准的应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提出了客观要求。于是形形色色的标准化团体产生了,行业(团体)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相继出现,在20世纪后半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些标准做为工业文明的助推器,记载着近百年来工业社会的进程和发展的轨迹,并为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准备了一套保证公平贸易的准则。
在标准化的初级阶段,人们所制定的标准常常是为解决某一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不仅内容较为单一,而且其存在方式是个别的、零散的。
到了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标准化都积累了50年以上的成就,无论是企业标准还是国家标准,都形成了数量可观的阵容,并以系统的方式存在。这是标准存在方式的一次质变。
现今的标准,不仅以系统方式存在,而且以系统方式发生作用,这是同标准作用对象的系统属性相吻合的。例如,为规范某种产品的质量,企业制定了一个该产品的质量标准,在标准中对产品应满足的质量要求做了明确规定。有了这个标准,可以明确这种产品的质量管理目标,同时也为最终的质量检验提供判定合格的准则。但是实践证明,企业只有这么一个孤立的产品质量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制定对实现产品最终质量要求起保证作用的原材料、零部件、工艺装备以及作业如管理等标准,共同发挥作用。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标准系统。产品质量的保证作用,说到底是这个系统的效应。
当我们对标准和标准化活动中的任何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时,都不可能割裂这种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而将某一项标准孤立起来进行分析,必须把它放到它所在的系统中,视其为系统的一个要素。这是现代标准化的一个基本观念,叫做标准系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