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以来,中山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多次发现出口纺织品原产地标注不规范的情况:其中两批出口到美国的棉制梭织男装长裤,没有按照美国纺织纤维制品鉴别法案有关规定,在货物标签上注明原产地。另有两批出口巴西的梭织女装长裤,标签上印有印度制造或生产字样,但是企业不能提供外加工原产地证明资料等。
小小原产地标注,企业为什么会“无意”出错呢?
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过渡期内,我国对多个国家、地区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受配额限制,每年的配额通过协议或招标的方式分配给企业。少数企业为规避出口配额的限制,采取“转口”方式,利用第三国或地区的产地证明和标签,向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的美国和欧盟进行非法转口贸易。表面上看,原产地标注不实只是标识不准确的问题,何况它增加了企业的出口,为企业创造了价值。殊不知,企业得到了一点点利益,却会给整个行业、甚至国家带来损失。
根据中美、中欧纺织品谅解备忘录关于非法转口活动的处理规定,经双方核查和磋商后,非法转口一旦确定,将对当年或下一年度的全国协议总量作扣减,这意味着企业违规将直接导致行业受罚,最终也给企业带来损害。例如美国就规定,如果证实我国的企业有转口行为,将以相关协议量的3倍扣除该类产品配额。
今年7月,商务部向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发出通报,严禁利用第三国或地区的产地证明和标签向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限的美国和欧盟进行非法转口贸易。因此,企业应充分认识非法转口活动的危害性,不贪一己一时之私利,为企业自身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营造正常有序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