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百事(中国)25周年新闻发布会上,百事可乐董事长雷孟夫宣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百事最大的海外市场。”
如果把时钟拨回1981年,我们会发现,百事进入中国的第一个足迹竟然和自行车联系在一起。1981年1月的一天,在得知汽水巨头屈臣氏与深圳政府谈判失败,撤出深圳之后,时任百事可乐国际公司中国部经理的李文富蹬着自行车跨过罗湖桥,拉开了百事进入中国市场谈判的序幕。谈判非常顺利,不久后,百事在中国的第一家灌装厂在深圳诞生。从此,百事可乐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力这样评价百事(中国)的25年——在百事进入中国的25年中,中国饮料工业规模增长了近120倍,从1980年的28.8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280万吨以上,年平均增长21.3%。
20个灌装厂、40余家企业、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这些数据似乎都不如一句话更能体现百事(中国)25年来飞速发展的成果——从2005年至今年2季度,百事可乐品牌超过了主要竞争对手成为中国第一的可乐品牌。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百事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可口可乐。这对冤家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互相较劲儿。特别是在中国,百事可乐在很长的时间里,在很多区域都被对手压制。如今,这一局面终于被彻底翻转过来了。
到底什么是百事(中国)的秘诀?可乐?明星?还是足球?
作为百事(中国)的掌门人,朱华熙的答案是本地化。“我们有一支成功的本地化优秀团队,更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忠实地追寻中国消费者的喜好。”
“音乐+ 运动”是百事多年来坚持不变的营销策略。而在中国,这个策略被细化为“音乐+足球”。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人最喜欢的运动是足球,从冠名足球联赛到赞助青少年5人制足球赛,百事(中国)一直坚持把自己和足球放在一起,把自己和中国青年喜欢的球星放在一起。范志毅、祁宏、李玮峰、李铁等一批本土球星的形象被先后印到了百事可乐的汽水罐上,让喜欢他们的中国年轻人找到了兴趣的共鸣点。
百事(中国)还用25年的时间建造了一个百事音乐巨星家族。从最初的郭富城到如今的周杰伦、RAIN,这个家族中聚集的都是时下青年人最喜欢的音乐偶像。当然,在音乐偶像的选择上,百事(中国)也充分考虑到了中国消费者的特点。“中国区的代言人较之欧美,时尚中少了些叛逆,我们更倾向于代言人的社会公益形象。” 另外,百事也很注意在广告和营销中结合中国特有的元素,比如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百事都会制作应景的广告宣传,让中国消费者产生亲切感。
除此之外,百事(中国)在营销渠道等方面也充分结合了中国市场的特点。比如,百事在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做法是直销直送。到中国后,已演变为很有中国特色的销售系统,如直销直送、我销他送、协作批发、专营分销等。百事(中国)通过将其管理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本地批发及分销商,使他们逐步转变为积极的产品分销商或第三方物流商,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销售渠道,探索出了新型的销售方式。
在吹熄百事(中国)25岁的蜡烛之后,百事公司董事长雷孟夫先生宣布,百事将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尤其是会加大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与合作。看来,百事的本地化策略还将继续上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