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别到非洲去丢人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照说,中国人若在国外见到中国商品,一般都会感到亲切自然。然而一位驻津巴布韦的中国记者恰恰相反,被来自中国的假冒伪劣产品害得抬不起头来。

以下便是该记者的遭遇。在津国工作期间,他曾在当地市场上买过3件中国商品———帆布黑胶鞋、转笔刀和计算器。结果呢,鞋子只穿一周便坏了,转笔刀成了“断笔刀”,计算器键盘经常失灵,总是得出错误答案。最糟糕的是,劣质中国货得罪了津巴布韦的政策制定者。当中国大使为提高关税一事与该国政府部门交涉时,一位官员没有正面答复,只对我们的大使讲了他本人的“生动”经历:他买的一双中国制造的拖鞋,仅穿3天就完蛋了。

各位,不难想像大使同志的那副表情吧?说句夸张的话:他可能恨不得立即调到“打假办”去工作!无疑,这些给津巴布韦人民带来“麻烦”的中国货,均系假冒伪劣产品。现在有个不良趋势,假货不光在国内害人害己,而且还发展到乘船过海、到国外丢人现眼的地步。分析起来,造假分子在选择受害对象时,目标多为那些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数年前,大批中国商人涌向刚刚开放的俄罗斯,起初还能做到物美价廉,很快,一些“聪明”过头的商人便将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倾泻当地市场。结果他们付出了巨大代价———自己给自己缝制了一顶“奸商”的帽子。很长一段时期里,在许多俄罗斯人的心目中,形成了“中国商品等于劣质货”的坏印象。

如今,一些不法商人故伎重演,把肮脏的手又伸向非洲津巴布韦等国,致使那里的无辜消费者遭殃。他们敢这么做,无非是利用人家制度上的暂时缺陷,抓住彼国消费品严重缺乏的“商机”,趁虚而入,捞钱走人。然而这种小聪明和小伎俩,几招过后便会被人识破。质朴的津巴布韦人向中国记者问道:“为什么中国人把质量好的产品都出口到欧美,却把这样一些垃圾产品出口到我们这儿?”对此,记者惟有苦笑而已。
有句话说得好:“在外国人面前,我代表中国。”同样道理,一件中国产品,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整体形象。挨坑之后,彼国消费者当然无法追究这是中国哪省哪家企业的“杰作”,隔着万里迢迢的大海,人家也找不到投诉的地方。但是,当地民众会指着这堆破烂儿说:“看啊,这就是中国人造的‘好’东西!”事关国家形象,相关部门应该密切协作,把好国门,不让一件丢脸产品出去,不允许任何地方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乐园”。一旦发现造假销假的踪迹,立即予以追究,来个一查到底。

假如我们的消协工作能做到国外去,开辟一条海外热线,受理异国消费者投诉,岂不更好?在这里,我再套用一句老话:“凡是名牌不去占领的地方,假冒伪劣必然会去侵袭。”面对假货横行海外的局面,我们期待着中国名牌产品吹响进军号。那些中国知名企业不妨听听津巴布韦消费者的呼声,别光想着打入一流国际市场,也应让那些穷国、弱国的消费者真实了解自己的产品。因为这不只是简单的市场培育,更重要的是建起传播友谊的桥梁。

无论如何,要使世人知道:恃强凌弱、欺负别人,从来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做派!
作者:林 鸣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4年11月3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