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和北京世界贸易组织事务中心有关人士近日分析认为,入世“后过渡期”我国经济将面临5个方面的挑战。
农产品进口压力增大。2005年,我国农产品关税水平将降至15.35%,而世界农产品关税的平均水平为62%。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大宗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入世“后过渡期”部分农产品将面临国外优质低价产品的沉重压力,这种格局将持续相当长一个时期。
部分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冶金、石化和机械行业生产集中度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产品结构不合理。面对市场开放和国外高档产品进口的竞争,若调整缓慢,调控不力,将受到一定冲击。2005年1月1日,我国取消配额管理措施并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后,外国厂商对国内汽车企业的冲击将进一步显现。纺织服装业虽然将进入“后配额时代”,但仍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此外,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等所谓“技术壁垒”,也将给我国制造业带来提升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的挑战。
服务业竞争日趋激烈,金融领域的开放与安全需高度关注。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在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竞争力明显低于国外同行。主要电信企业业务经营范围单一,综合竞争力较弱。在商业领域,中外合资零售企业的外方投资者实力强大,在资金、管理、采购和配送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正向中西部拓展。
新一轮世贸组织谈判市场开放的压力。在世贸组织多哈发展议程谈判中,我国向其他成员提出市场开放要求,自身也面临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压力。由于多哈发展议程谈判是一个多边谈判,作为一个参加方完全不做进一步减让的可能性不大。
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日益严重。近3年来,各国对我国产品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近120起。此外,一些国家分别对我国的椅座升降装置、钢丝衣架、刹车盘和刹车鼓、球墨铸铁管件、缝纫机针、玻璃镜片、水龙头、自行车、床用内置弹簧等产品启动了“特殊保障条款”调查。
据专家介绍,世贸组织一般都给新加入成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以过渡期的安排。2005年1月1日直至所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我国关税在两三年内将接近最终减让水平,服务市场开放力度迅速扩大。另外,在这一时期,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一些深层次影响将逐渐显现和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