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首批组成人员简介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首批组成人员简介
首批中国标准化科学家简介


  陈 钢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课题主要负责人)。
  房 庆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重要技术标准专项总体组组长)。
  于欣丽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所长(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课题主要负责人)。
  喻子达 海尔集团、国际电工委员会未来高新技术顾问委员会(IEC/PACT)委员。
  张晓刚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国际标准化组织钢/钢轨及配件分技术委员会(ISO/TC17/SC17)主席。
  曾荣树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研究所、国际标准化组织微束分析技术委员会(ISO/TC202)主席。
  戴 维 现金属协会顾问/原吉林铁合金集团公司、国际标准化组织铁合金技术委员会(ISO/TC132)主席。
  童小川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和海上设备/甲板机械分技术委员会(ISO/TC8/SC4)主席。
  郭建平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械工程文件分技术委员会(ISO/TC10/SC6)主席。
  高思田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际标准化组织螺纹技术委员会(ISO/TC1)主席。
  王建生 西安高压研究所、国际电工委员会绝缘配合技术委员会(IEC/TC28)秘书。
  陈 波 哈尔滨仪器仪表研究所、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和电磁量测量设备技术委员会(IEC/TC85)秘书。
  李亚萍 许昌继电器研究所/国家继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际电工委员会继电器的测量和保护设备技术委员会(IEC/TC95)主席。
  李凤云 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国际标准化组织钢管技术委员会(ISO/TC5)秘书。
  陈汉初 航空工业总公司301研究所、国际标准化组织航空航天/航空器电器分技术委员会(ISO/TC20/SC1)秘书。

  刘源张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研究所
   ●主任委员
   ●院士、教授
   ●管理科学和管理工程专家。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原籍安徽六安县。1954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1956年开始在国内开展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以来,长期在企业从事试点、培训和普及工作。1960年著作出版的《运筹学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开我国管理科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先河,产生很大影响。1976年开始,创立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中推行,改变了国内企业对质量的看法和质量管理的做法。为此,1979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一等奖,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78年始参与《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制订,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设计、施工、建材的协调处理,于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管理科学重大项目《我国工业生产率理论的方法研究》,从管理上开创劳动生产率的新研究,被评为管理科学研究的成功案例。
2004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工程奖。

  郎志正

   ●北京理工大学
   ●副主任委员
   ●国务院参事、教授
   ●郎志正教授长期从事工商管理、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科研、教学与咨询工作,为我国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的推陈出新做出了贡献,是我国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和审定者之一,为我国服务业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作了创建和开拓性工作,提出了标准化理论两个学派之一的“约束论”。
  著作有《质量控制方法与管理》、《标准化工程学》、《服务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现代管理与标准化》、《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等30余部,音像制品7部,论文100余篇。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1989年和1993年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称号,1993年获国防科工委授予的国防科技工业质量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全国质量管理突出贡献奖。
  郎志正教授还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中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51)委员、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张钟华

   ●中国计量科学院
   ●委员
   ●院士、研究员
   ●计量专家。江苏省苏州市人。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
  上世纪70年代担任国家电容基准研制工作。该基准运行20多年情况良好,居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上世纪80年代负责建立超导强磁场标准,6项主要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经济效益明显,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7年到2004年负责建立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解决了一系列国外尚未提出过的技术难题,使该基准的准确度比国外最好水平高十多倍,并在2004年由国际计量委员会组织的关键比对钟得到证实,水平为世界第一。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

  李国杰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委员
   ●院士、研究员
   ●计算机专家。湖南邵阳市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在并行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有效搜索算法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发表了100多篇论文。主持研制成功了曙光一号多处理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和曙光2000/3000超级服务器并实现了产业化。领导计算所研制成功龙芯1号和龙芯2号CPU。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和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李正邦

   ●钢铁研究总院
   ●委员
   ●院士、教授
   ●钢铁冶金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电渣冶金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设计了国内第一批工业电渣炉,率先开发了电渣熔铸技术,研制成功曲轴、飞机发动机涡轮盘等产品。开发了以白云石为基的无氟渣,比电渣重熔效率提高一倍,电耗降低48%,炉前大气含氟、含尘达标。首先发现电渣重熔提纯净化发生在电极端头的机理,受到国际公认与引用。在技术外延与相关技术的开发方面,在氮合金化及直接还原生产合金钢有新的突破,多次获得国家及部级奖励,其中“电渣冶炼合金钢”获1965年国家发明奖。发表论文205篇,专著5部。


  钱七虎

   ●总参科技委
   ●委员
   ●院士、研究员
   ●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专家。江苏省昆山市人。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教授、总参谋部军事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长期致力于防护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解决了冲击波作用下的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防护结构概率设计理论及地质断裂构造对爆炸应力度的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我国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计算方法;多次参加军事防护工程的重大科技攻关,解决了孔口防护、大跨度防护门、帆布工事、土中浅埋结构等难点的计算与设计问题,其成果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军队及全国人防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钟群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委员
   ●院士、教授
   ●机械(电)装备失效分析预测和预防专家。浙江省上虞市人。1957年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和失效预防研究所教授、所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等。
  主持或参加500多例机械装备失效分析的预防项目,获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主编两项压力容器评定国标,建立了新的评定指标体系。上世纪80年代创立我国第一个失效分析学术组织,上世纪90年代又创立中国科协工程联失效分析和预防中心。获国家和省部级奖11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40余篇,主编24本专著和教材。培养40多名硕士和博士。

  尹伟伦

   ●北京林业大学
   ●委员
   ●院士、教授
   ●生物学、森林培育学家。出生于天津市,原籍河北省。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教授,兼任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法人,中国杨树委员会主席,国际杨树委员会执委,中国植物委员会常务理事等。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教授。
  发明植物活力测定仪,首创鉴别苗木和根系死活新技术,为造林壮苗质量把关,鉴定为“具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国际领先地位”;创建林木抗旱、抗盐能力定量评价技术,为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筛选抗逆良种;发表论文81篇,著作10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共4项、国家教学一等奖1项、省部一等奖3项;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10项荣誉。

  过增元

   ●清华大学
   ●委员
   ●院士、教授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
  1936年生,江苏省无锡市人。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79~1981作为洪堡学者在西德慕尼黑工业大学工作,而后作为访问教授和兼职教授曾在多所国际知名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和讲学。
  曾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程热物理教研室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863航天空间站技术专家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航天技术和信息器件中的微细尺度传热”负责人,973项目“高效节能的关键科学问题”首席科学家。

  吴佑寿

   ●清华大学
   ●委员
   ●院士、教授
   ●数字通信专家。广东省潮州市人。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我国数字通信创建者之一。
  1985年以来研究汉字识别,建立了以笔段及其关系矩阵来描述的汉字模型,提出汉字结构特征、参差笔段密度特征,以及两者结合的综合优化特征和匹配迭代与后处理算法,解决了印刷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瓶颈问题,制成高性能汉英混排文本识别系统,被评为1994年全国十大电子科技成果之一,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以后,领导并参加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鹤林

   ●西安管道材料研究所
   ●委员
   ●院士、教授级高工
   ●机械工程材料和石油管工程专家。祖籍湖北,出生于陕西省南郑县。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石油管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石油机械用钢及石油管工程科技工作,是我国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者之一。主持研制10余种新材料,使一批石油机械的质量跃居国际先进水平。提出了“石油管工程”的研究范围及对象,开展大量系统的、有创造性的研究,20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2项(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包括国家级奖9项。3项成果被国外一批重要石油管制造公司采用,6项成果被美国石油学会(API)采纳修改标准。出版专著5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70余篇。

  王以铭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委员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教授
   ●1939年2月生,浙江杭州人,无党派,复旦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十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1956年至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战士,1957年至1962年复旦大学物理系学习,1962年至1966年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生,1966年至1992年北京工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校长,1992年至1997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副局长,1997年至2000年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国家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1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